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
正文
引言
医院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卫生基础资源,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1]。我院通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初步形成了由预警、防控、响应和救治四个阶段组成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并不断优化。
1医院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洪水、地震、暴雨、泥石流、严重交通事故、严重爆炸事故、新冠疫情、猴痘疫情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应急医疗队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对他们的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 [2,3]截至2023年6月,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已组建40支,同时省、市、县三级的医疗应急队伍组建了6500支。但目前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培训和演练不足、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信息传达效率不高、移动协同困难等等。为了更好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避免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伤害,完善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2医院应急救援体系构建路径探索
2.1建立紧急医学救援组织架构,明确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院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科室主任为组员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该工作组划分为指挥中心、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并对各组的工作职责、应急任务等进行了明确。医院制定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并成立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工作组》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主要负责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指导[4]。医院还成立了由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 ICU、手术室、放射科等科室主任组成的急、危、重症救治小组,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确保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援。
2.2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为健全和完善我院公共卫生安全体系,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我院制定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完善了应急救援制度[5]。医院定期开展各类型的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2021-2023年度医院应急队员参加应急培训28次,应急演练9次,队员的应急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23年6月,山东省15家医疗机构参加省卫健委组织的“2023年度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综合拉练”活动,在野外救护技能比武环节,我院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任务中,齐鲁医院始终发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救死扶伤”的精神,充分彰显国家级医疗队的责任和担当,2020-2023年度先后向湖北、河南、内蒙古、山东、上海等地,派出48批次403人参加核酸检测和疫情防控救援工作,全部完成所有救治任务;此外,医院还积极参加国家卫健委、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等举办的各类应急培训与演练,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中毒与职业病科普知识讲座、突发创伤性外科诊疗规范培训、卫生应急知识“四进、四送、四提升”活动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医疗知识。
2.3构建院前院区一体化的急救体系
为更好地发挥我院在急救体系中的院前急救效能,组织构建院前院区一体化急救体系[5,6]。建设范围包括胸痛中心、中毒救护中心、创伤处理中心、紧急医学救护中心等5G+信息指挥平台。以胸痛、卒中、中毒、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6大中心为平台,实现院前救治、院内急诊、急危重症救治同时进行无缝衔接。在我院齐鲁楼配备了国际标准化楼顶停机坪,齐鲁楼还设置了放射科、检验科、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等,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做到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治疗及时、同频共振,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3总结与展望
我院在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仍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应进一步提升医院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配合不太通畅,应加强医院与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部分科室因受客观条件影响,自身的技术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应努力做好应急救治工作;四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服务水平仍需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医院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立足预警、防控、响应、救治四个阶段,继续发挥科室自身技术优势,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为重点,建设覆盖各科室,加强科室管理,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应急救援能力的规范化急救中心。同时积极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参考文献
[1]朱瑞凯,吕立文,吴兴华等.广西地区医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1):1063-1067.
[2]杨丽君,郑静晨,黄钢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05):9-17.
[3]史娜,江嘉欣,陈嘉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39(02):210-214.
[4]韦艳,杨婷,易春霞.新疆179家医院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现状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1,39(01):61-65+97.
[5]汪云龙,崔树森,王宗强,李雨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23,43(3):90-92.
[6]陈明雁,李太生,马小军,黄晶,张抒杨等.北京协和医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23,27(2):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