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周丽娜

威海市中心医院 山东威海 264499

摘要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挑选出72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两组病例数均为36。在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种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观察组分别为5.56%、2.78%、(33.68±6.58)m/s,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情况更加理想(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22%,和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前两组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0.44±3.03)分,和对照组患者相比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中利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下肢肿痛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措施;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正文


在临床中,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又被称作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部组织软化、坏死[1]。脑梗死患者具有失语、突然昏倒、偏瘫等临床表现,因为下肢无法正常活动,血流速度变慢,非常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因此,在临床中针对脑梗死患者需要在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配合高质量护理干预,尤其是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方面,否则容易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2]。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其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把预见性护理应用到脑梗死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功能[3]。下文20225-2023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挑选出72例,对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5-20236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挑选出72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两组病例数均为36。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2511,年龄段在45-76岁之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2610,年龄段在43-75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均满足脑梗死诊断标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具有较高依从性;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无法正常交流,有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有凝血功能障碍;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在临床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健康宣教,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饮食、用药、运动方面指导。

预见性护理措施:第一,风险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第二,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手段等告知给患者;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认真的进行解答,强化患者的防范意识,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和认知水平。第三,心理护理。受到疾病、偏瘫等因素影响,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其依从性,影响到康复效果。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主动、热情的和患者交流,安慰和鼓励患者,把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介绍给患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自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第四,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少食用含糖量、含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以防出现便秘。并且,需要叮嘱患者多喝水,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患者戒烟戒酒。第五,肢体训练。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关节肢体功能。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开展意识训练、上肢和手功能训练、下肢功能锻炼等。例如,在下肢功能锻炼中,指引患者从侧位转变成为床边坐位,先练习翻身,且进行伸髋训练,紧接着开展下肢屈伸训练。在患者下肢能伸展后,指引其屈下肢放在床边,抬腿和抬膝交替进行,紧接着进行内收、外展交替训练。在患者可以坐稳后,可以指引其利用拐杖进行训练,把拐杖放在双脚下,健腿推拉拐杖,且带动患腿进行被动运动。第六,血管护理。在输液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穿刺点进行更换,不要在同一位置进行多次穿刺,建议选择手背、前臂静脉交替穿刺。第七,动态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定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下肢肿痛情况、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及时给予对应处理,有效防治下肢静脉血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观察组患者情况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下肢肿痛发生率[n%]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n%]

股静脉血流速度(m/s

观察组

36

25.56

12.78

33.68±6.58

对照组

36

822.22

616.67

14.40±4.39

X2/T


4.587

4.504

4.857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n%]

一般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n%]

观察组

36

2466.67

1130.56

12.78

3597.22

对照组

36

2055.56

1027.78

616.67

3083.33

X2





4.415

P





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前两组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p<0.05),详见表3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生活质量(分)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6

59.85±2.63

80.44±3.03

对照组

36

58.97±3.01

70.21±2.15

X2/T


0.635

4.647

P


>0.05

0.05

3.结论

脑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在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究其原因,脑梗死患者大多存在偏瘫问题,活动出现障碍,下肢肌肉长时间无法得到活动,血小板聚集变多,随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上涨[4]。为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脑梗死康复治疗阶段,需要配合高质量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

预见性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强调预防性、针对性,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把该种护理模式应用到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使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预见性护理措施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风险评估,了解患者存在的风险因素,且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肢体训练、血管护理、动态观察等手段,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了解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通过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以防出现便秘等情况;通过肢体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通过血管护理和动态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本文研究显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肿痛、下肢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观察组情况更加理想(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前两组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p<0.05)。从中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中利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下肢肿痛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梅. 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6):46-50.

[2]庞丹丹,梁园园. 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7):182-183.

[3]刘瑞华,邱金凤,陈晓妹,苑媛.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死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4):50-51.

[4]崔显美,刘艳丽.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5):153-154.

[5]杨双莲. 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人脑梗死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5):64-66.

[6]何助红. 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70-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