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比对研究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娟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 江苏仪征 2114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分为MRI组和CT组,分别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两组在诊断准确性、诊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MRI组在诊断准确性上优于CT组(P<0.05),但诊断时间长于CT组(P<0.05)。结论:MRI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考虑到效率,CT依然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


关键词

MRI;CT;急性颅脑损伤;诊断准确性

正文


急性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常见严重创伤,对个体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其准确快速的诊断对于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1]。目前,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颅脑损伤的主要影像学工具。MRI以其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敏感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相比之下,CT扫描因其快速、经济的特点,在急性颅脑损伤的初步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关于这两种技术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相对优势及适应性仍有讨论。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旨在分析MRI与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MRI组和CT组,每组35例。分组操作由不参与后续数据分析的研究人员执行,确保分组的随机性和公正性。MRI组(n=35):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7.76±2.22岁;体重53-78kg,平均体重65.34±6.88kgCT组(n=35):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7.59±2.07岁;体重54-77kg,平均体重64.92±7.35kg。两组在年龄、体重等基线数据对比(P>0.05),显示具有良好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急性颅脑损伤;2)在事故后24小时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史;2)既往有脑部手术或严重脑损伤史;3)孕妇或哺乳期女性;4)对MRI或CT检查中使用的对比剂过敏;5)拒绝参与本研究或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检查。

1.2方法

1.2.1 MRI组 具体措施如下:(1)检查前准备:在检查前24小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评估。这包括对患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如起搏器、金属关节置换等)、医疗装置(如内耳植入物)和对比剂过敏史(特别是对钆过敏)的详细筛查。2)MRI扫描程序: 使用GE HDx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患者被要求平卧于扫描仪内,使用头部专用定位器固定头部,以减少运动伪影。扫描程序包括多种序列:T1加权像(用于评估解剖结构),T2加权像(敏感于水分含量变化),FLAIR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用于检测脑水肿)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改变)。3)对比剂增强扫描:如临床需要,使用含钆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有助于更清晰地描绘血管结构和区分病变组织。对比剂注射前进行肾功能评估,以减少肾脏损伤风险。

1.2.2 CT 措施如下:(1)检查前准备:患者接受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健康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CT扫描。评估内容包括对对比剂过敏史的检查,以及对存在的任何慢性健康问题的考虑。2)CT扫描程序: 使用佳能320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仰卧,头部使用专用固定装置固定,以减少运动伪影。扫描内容包括颅骨和脑组织的高分辨率轴位平面成像,以获取清晰的解剖结构图像。3)对比剂增强扫描:如临床诊断需要,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此步骤旨在改善血管和某些病变的可视化。对比剂注射前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对碘的过敏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诊断准确性 采用“颅脑损伤成像诊断准确性量表”(Traumatic Brain Injury Imaging Accuracy Scale,TBI-IAS)进行评估[2]评估内容包括影像学特征的识别影像学结果与临床后续诊断的一致性两个维度。量表采用0-100的分数范围,分数越高表示影像学诊断准确性越高。

1.3.2诊断时间 诊断时间定义为从患者接受检查开始到放射科医生完成初步诊断报告的时间以分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x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计数资料(n,%),使用[n(±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性与诊断时间对比

MRI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CT组(P<0.05),MRI组诊断时间长于CT组(P<0.05),见表1。

1  两组诊断准确性与诊断时间对比[n(±s)]

组别

诊断准确性评分(分)

诊断时间(分钟)

实验组(n=35)

91.51 ± 5.53

41.62 ± 8.60

对照组(n=35)

80.89 ± 4.95

33.50 ± 9.18

T

11.532

10.963

p

<0.05

<0.05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的及时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MRI和CT作为主流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局限。MRI以其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较好的成像能力,尤其适用于检测微小的脑组织损伤和血管异常[3]。相比之下,CT因其快速获取影像的能力和更广泛的可用性,在急性阶段为医生提供了快速诊断的可能,尤其是在识别颅骨骨折和急性出血方面显得更为有效[4]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组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CT组(P<0.05),这一发现凸显了MRI在揭示复杂脑损伤细节方面的优势。具体而言,MRI组的平均诊断准确性评分达到91.51 ± 5.53分,远高于CT组的80.89 ± 4.95分,这一差异可能源于MRI对于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和对微小病变的敏感性。然而,在诊断时间方面,MRI组的平均时间为41.62 ± 8.60分钟,相较于CT组的33.50 ± 9.18分钟显著较长(P<0.05)。这一结果反映了CT在快速诊断方面的优势,尤其适用于急性临床情况下迅速确定诊断的需求。

综上所述,MRI和CT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各有优势。MRI提供了更高的诊断准确性,适合于复杂或微小脑损伤的详细评估。相反,CT在迅速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方面更为有效,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诊断决策的紧急情况。因此,综合考虑MRI和CT的特点,根据具体临床需求和患者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院病例展示:患者车祸外伤住院

 

1:CT                       图2:DWI序列              图3:T2 FLAIR序列         图4:T1 FLAIR序列

参考文献

[1]李巧萍.用MRI检查与CT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类型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20):7-9.

[2]刘瑜婷.MRI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4):115-117.

[3]芮玲.MRI与CT在学龄前儿童急性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1):182-184.

[4]杨宏.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效果观察[J].名医,2020(03):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