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短波治疗在小儿咳嗽护理中的应用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付敏

连云港市中医院儿科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短波治疗在小儿咳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病例2023年7月到2023年12月接收的接收小儿咳嗽患儿106例,随机分两组,各5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开展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护理方案,分析护理结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数据有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频率和咳嗽程度评分较常规组更低,数据有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数据有差异(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更高,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为咳嗽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过程中,应用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治疗的效果好,可促进患儿咳嗽的缓解,促进预后状况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穴位贴敷;超短波;小儿咳嗽;护理效果

正文


咳嗽是人体的一个防御性反射运动,当有异物侵入时或者支气管内分泌物的积聚,均会产生咳嗽的运动,使异物及分泌物排出体外。咳嗽是儿童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鼻窦炎、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异物等[1]。小儿咳嗽主要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异物而发生一种身体防御动作,通常咳嗽多先有短促的息气声,继而声门迅速关闭,同时呼气,肋间肌、膈肌剧烈收缩,使胸内压升高,最终声门突然开启,肺内空气或分泌物随之咳出[2]。引起小儿咳嗽的原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小儿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导致小儿容易受到各种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会出现支气管的反复炎症,引起反复咳嗽等不适症状;过敏性体质的小儿容易出现过敏性咳嗽,合并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应性哮喘等;吸入异物,如果小儿口腔或鼻腔吸入异物后,也会引发咳嗽的症状。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粘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学龄前儿童最多见,许多病原微生物,如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等细菌及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3-4]。如果治疗不及时,细菌或病毒向下蔓延就会产生肺炎,咳嗽不断加重,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质较差或病情较重的儿童有可能出现休克或死亡[5]所以,对于小儿咳嗽患儿应该为其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以帮助患儿改善病情,提升预后效果,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此次就2021年5月到2023年4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咳嗽患儿,探析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短波治疗在小儿咳嗽护理中的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7月到2023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小儿咳嗽患儿共计有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其中常规组患儿53人,男性31人,女性22人,年龄最小值是1.1岁,最大值是11.2岁,均值(5.01±0.41)岁,病程区间为2d至10d,平均(6.14±0.31)d;试验组患儿53人,男性30人,女性23人,年龄区间1.2岁-11.4岁,平均(5.72±0.44)岁,病程3d至12d,平均(6.57±0.52)d。纳入标准:均为咳嗽患儿;家属明了研究目的和签署同意书;高依从性;排除标准:伴有结核、肺炎、先天、感染、器官障碍、精神病、严重慢性疾病;试验期间退出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是常规组开展的护理方案,主要为,经常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室内的温度在25摄氏度,湿度维持在55%左右;注意防止风寒,适当的增加和减衣服;不能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防止对呼吸道形成刺激,防止生痰;帮助患儿经常拍背,1d2次左右,1次5次,以促进患儿排出痰液;指导患儿多合适,维持良好的睡眠;防止烟雾的刺激,出门的时候戴上口罩;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出现额诱因、危害、日常护理的重点,促使家属的认知有所提升,进而可以做好护理工作;也要指导患儿使用抗感染、止咳化痰的药物,以促进其疾病的好转。再此基础之上对试验组的患儿实施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的护理,穴位敷贴使用止咳贴,以生麻黄、苦杏仁、桑白皮、桂枝、前胡、法半夏、黄芩、鹅不食草各10g,磨成粉,使用醋调制为糊状,敷贴于天突穴、肺俞穴、脾俞穴、膻中穴、膈俞穴、肾俞穴等穴位,按照患儿的年龄为其敷贴2-4h,1d1次;在外敷的时候为其实施超短波治疗,应用电极对置法,用于电极放在患儿胸部和对应的背部,治疗剂量是微热量-温热量,8-15min,3d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主要包含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等症状,0-3分,0分为无症状,1分轻微症状,2分中度症状,3分重度。

咳嗽频率运用1-3分评分法,0分是咳嗽次数小于3次,1分3-5次,2分6-10次,3分超过10次;咳嗽程度使用4级评分法,0分是无,1分是轻微,2分是明显却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3分为咳嗽严重和影响睡眠和活动。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主要为哮鸣音、咳嗽、气喘、喘憋。

护理满意度:使用自行拟定的调查表,总高为100分,分值在85分之上是非常满意,65-85分为满意,不满意的分值在65分以下。

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共4项,75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分数越高越好[6]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x±s、(n,%)表示,差异性对应t、c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试验组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

对于中医证候积分而言,常规组咳嗽、喘息、哮鸣音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较试验组偏高,有差异(P<0.05),见表1:

1 试验组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x±s,分 )

组别

n

咳嗽

喘息

哮鸣音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

53

2.13±0.10

0.38±0.03

2.14±0.25

0.41±0.03

2.15±0.18

0.30±0.04

常规组

53

2.12±0.08

0.98±0.05

2.16±0.21

0.97±0.04

2.14±0.19

0.88±0.02

t

/

0.568

74.911

0.446

81.537

0.278

94.417

P

/

0.571

0.000

0.656

0.000

0.781

0.000

2.2 明确试验组与常规组咳嗽频率、程度

针对咳嗽频率、程度评分而言,常规组咳嗽频率、程度评分比试验组更高,有差异(P<0.05),见表2:

2 试验组与常规组咳嗽频率、程度评分比较(`x±s,分 )

组别

n

咳嗽频率

咳嗽程度

白天

晚上

白天

晚上

试验组

53

0.59±0.20

0.47±0.31

0.53±0.26

0.45±0.31

常规组

53

1.13±0.25

1.24±0.38

1.09±0.21

1.10±0.19

t

/

12.279

11.430

12.198

13.01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3 评价试验组与常规组症状消失时间

就症状消失时间而讲,常规组哮鸣音、咳嗽、气喘、喘憋症状消失时间长于试验组,有差异(P<0.05),见表3:

3 试验组与常规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x±s,d )

组别

n

咳嗽

哮鸣音

喘憋

气喘

试验组

53

3.81±0.83

3.49±0.87

2.01±0.23

2.75±0.30

常规组

53

5.79±0.89

5.99±0.56

4.71±0.30

5.03±0.31

t

/

11.844

17.590

51.997

38.47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4 总结试验组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

对于护理满意度而讲,试验组满意率为98.11%,常规组为84.90%,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较试验组更低,有差异(P<0.05),见表4:

4 试验组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满意

满意

试验组

53

43(81.13)

9(16.98)

1(1.88)

52(98.11)

常规组

53

30(56.60)

15(28.30)

8(15.09)

45(84.90)

c2

/

/

/

/

5.950

P

/

/

/

/

0.015

2.2 明确试验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对生活质量评分而言,常规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评分比试验组低,有差异(P<0.05),见表5:

5 试验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

组别

n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健康状况

试验组

53

79.51±4.25

77.59±3.58

77.86±4.21

75.01±4.09

常规组

53

72.16±3.04

71.25±3.55

70.41±3.09

68.52±3.73

t

/

10.240

9.154

10.385

8.53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小儿咳嗽是中医里比较多见的病症,多表现为气促、咳嗽、喘息等,属于肺部疾病,中医认为患儿咳嗽日久会损气伤津,也会促使身体器官功能受损。咳嗽是指肺失宜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7-8]。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其中对咳嗽的病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等进行了阐述。在《素问·宜明五气》中讲到,“五气所病,……肺为咳”,其中有关于咳嗽病证的病位描述主要在于肺。关于咳嗽的病因在《素问·咳论》中讲到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9]”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证实外邪犯肺能够致咳,促使脏腑受邪,功能失调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咳嗽不仅限于肺,也不离乎肺,同时按照咳嗽的各种表现,对其分成了肺、肝、心、脾、肾、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诸咳,表示五脏之咳,日久不愈,便以脏腑表里关系相传于六腑,继而明确了以脏腑分类的手段,对后续咳嗽病证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咳嗽的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是指六淫外邪入侵肺部,而内伤咳嗽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和内邪扰动肺部所致,无论是外来邪气或内部出现异常,均会导致肺失宣肃,使肺气逆行引发咳嗽[10-11]。外感咳嗽是六淫之邪通过口鼻或皮肤侵入人体,侵袭肺部,也可能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等原因,导致肺气郁结,肺失宣降功能。风邪是六淫最常见,其他外邪也常随风邪侵袭人体,因此外感咳嗽通常以风邪为主导,可能同时伴有寒邪、热邪或干燥邪气,表现为风寒、风热或风燥等病症。张景岳曾提出:“六气都能引发咳嗽,以风寒为主”,认为风邪夹寒较为常见[12]。内伤咳嗽则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和内邪扰动肺部所致,可以将其分为其他脏腑疾病累及肺部以及肺自身疾病两种情况[13-14]。当其他脏腑出现问题时,肺受累可能是由于烟酒过度、烟酒具有辛温干燥的特性,对肺胃造成熏灼;或是因为食物摄入过多,特别是摄入过多的肥甘辛辣食物,导致湿气生痰;又或者是由于脾脏功能不健康,无法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归于正常消化代谢,导致痰湿生成,肺脉与胃相连,痰邪上干,最终引起咳嗽[15]。情志不畅,郁怒伤肝,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久而气郁化火,因为肝脉与胁部有联系并上行至肺部,导致气火沿着经络发作于肺部,引发咳嗽。而肺自身疾病引起的咳嗽常常是因为肺部疾病长期不愈,导致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异常,使得宣肃无力,肺气逆行而上作咳嗽[16]。对于该疾病的患儿为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配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对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既往临床中常为患儿实施的常规西医护理方式,包含指导用药治疗、环境护理、心理干预等,但是仅仅通过该些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而近些年临床中开始重视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儿改善疾病,比如穴位敷贴、推拿等方法。

小儿咳嗽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肺脏,并与肝脏和脾脏有关,长期发展可能影响到肾脏,主要病因是外邪侵袭至肺脏,导致肺气上逆[17-18]。由于肺脏主管呼吸,上联气道、喉咙,通过鼻部开窍与外界相连,同时也与皮肤和毛发有关,内部与五脏的交流与通络,对寒热不耐,被称为“娇脏”,容易被内外邪气侵袭并导致肺气无法正常运行。肺脏为了清除病邪,会导致肺气上逆,刺激声门而引发咳嗽[19]。这表明咳嗽是肺脏受到内外邪气侵袭,作为一种病理反应,肺脏试图清除病邪。外感咳嗽属于实邪,内伤咳嗽则主要涉及“痰”和“火”,因此属于实邪与正虚共存。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可以相互转化,外感咳嗽如果持续未治愈,邪气会伤害肺气,更容易反复感染邪气,导致咳嗽反复发作,肺脏受到更大伤害,逐渐转化为内伤咳嗽[20]。内伤咳嗽指肺脏本身有疾病,卫气不强,容易受到外邪的引发或加重,特别是在气候变冷时更加明显。长期下来,肺脏变得虚弱,阴气受损,气力逐渐减退。由此可见,虽然咳嗽可以区分为外感和内伤,但两者又可成为因果关系[21-23]。穴位敷贴是将中药、针灸、经络相结合的一种防病治病方法,通过将中药贴敷于人体相应的腧穴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防病治病的作用。超短波理疗主要是通过电效应,使局部产生温热作用,用于改善局部的循环,使损伤逐步的修复,进而减轻炎症,还可以控制局部的感染,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对于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有比较好的疗效。此次为患儿开展护理干预措施的过程中,通过穴位敷贴配合以超短波,选择的主要穴位是肺俞穴,属于肺部的背俞穴,主要治疗肺部相关病灶。有研究结果显示,对肺俞穴进行刺激可以促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提升,将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促使过敏和炎症反应下降[24]。此次为患儿实施的穴位敷贴不光能够对局部的穴位形成一定的刺激效果,同时药物的分成可以经过患者皮肤组织渗进身体中,完全的发挥出药物平喘和止咳的效果,不会经过胃肠道,可以防止对胃肠道形成的刺激作用,也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超短波属于高频电磁波,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改善免疫能力、内分泌和抗炎的作用。据相关研究证实,对小儿咳嗽患儿开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结合穴位敷贴和超短波的干预,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肺部功能的提升,以改善其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满意[25]。以上结果是,试验组护理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患儿咳嗽频率和咳嗽程度评分较常规组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更高,有差异(P<0.05);观察结果能够发现,经中医的穴位敷贴和超短波运用在患儿的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好,能够促进其身体状态的改善,以加速患儿疾病的康复,应用意义重大。将超短波和穴位敷贴联合运用可以发挥出协同的作用,提升护理的效果,以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提升其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实施穴位敷贴结合超短波在咳嗽患儿的护理中的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患儿咳嗽的好转,改善其的预后状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东升.超短波联合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9):2353-2355.

[2]朱萍,张红,林淑皖,.小儿推拿联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患儿的效果[J].内科,2023,18(04):316-319.

[3]王善辉,房艳艳,郑玉艳.中医药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23,8(16):195-198.

[4]秦圆圆.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杏苏止咳合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08):836-839.

[5]欧阳玉.按摩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小儿咳嗽[J].光明中医,2023,38(10):1987-1989+2006.

[6]张炳添.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7):150-151+196.

[7]徐春琴,陈燕银,陆振豪.中药泡浴联合超短波理疗在婴幼儿支气管炎的护理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23,25(03):104-107.

[8]陈春南,林溪泉.穴位敷贴联合消积止咳汤辅助推拿手法治疗内热证食积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02):53-55.

[9]熊群慧,曹俊娜,谢贝贝.中医护理联合穴位敷贴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12):179-183.

[10]邓建秀.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22,53(12):51-53.

[11]戚丹丹,褚小燕,孙海英,.防哮膏穴位贴敷结合推拿在小儿咳嗽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3):91-94.

[12]王松林,羊礼荣,夏崟.超短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04):513-516.

[13]袁碧云.止嗽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和症状改善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2,35(01):84-86.

[14]李盼盼,吴力群,路晨,.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13(06):529-536.

[15]黄海强,温文捷,李小妹.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8):185-187.

[16]李芳,李新茹,何春晓,.止咳化痰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研究[J].西部中医药,2021,34(08):142-144.

[17]和泽华,杨艳玲.药物联合超短波门诊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08):1228-1231.

[18]陈桂花.中医特色疗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1):1830-1832.

[19]廖曼霞,李胜,袁智敏,.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重症脑卒中患儿肺部感染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08):45-46+49.

[20]王娟.个体化综合护理在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1614-1617.

[21]毛婷.探讨穴位贴敷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机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婚育与健康,2023,29(20):88-90.

[22]姜金娇.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风寒型咳嗽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81+94.

[23]李明明.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痰热郁肺型COPD患者的护理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22):29-30.

[24]王晓阳,张丽玲,李优聪,.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情志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恢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23):3122-3125.

[25]金林红,郭双春,曾娟娟.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2):300-3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