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昏迷患者采取早期营养护理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脑外伤昏迷;早期营养护理;营养指标;免疫功能
正文
脑外伤会造成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昏迷,患者从昏迷到完全的恢复意识,患者会出现昏睡[1],谵妄等情况。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脑外伤昏迷患者机体代谢会出现严重的失衡,机体代谢会上升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大约2-3倍。因消耗能量增加,体内大量的脂肪,蛋白质会快速的进行分解,体重会减轻,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病死率增加。所以必须应用合理的营养支持才能够提高治疗成效。脑外伤患者早期进行合理肠内营养,可以保护肠道,免疫功能有所提升,预后理想,为此,本文针对本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纳入分析,探讨对其采用早期营养护理成效性,以及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实验抽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设定50例/组,命为参照组,研究组,资料如下参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4-69岁,均值(37.89±2.4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导致20例,打击伤15例,碰撞伤10例,其它5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5-68岁,均值(37.92±2.50)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导致19例,打击伤12例,碰撞伤11例,其它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诊断符合脑外伤昏迷,且不存在其它肢体外伤患者。
排除依据:合并存在心肾等功能障碍;合并存在肠内营养供应障碍。
1.2 方法
参照组:肠外营养护理支持[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微量泵从静脉供应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包括了丰富的热量,必须的氨基酸,非必要的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等,供应的能量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等物质。
研究组:早期营养护理;在患者住院之后的72小时就为患者放置十二直肠管[3],并且基于病情发展配置匀浆膳;同时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即①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下,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例如面色,瞳孔,呼吸等变化,对于表现出异常的患者,则必须立马上报联系医生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及时的清除患者咽喉部存在的分泌物,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并且要进行吸痰处理以及鼻腔清洁;②为患者选择适合体位,以免患者肠管堵塞;在留置胃管的过程中,在进行鼻饲之前要将胃液进行回抽,并记录好胃管内胃液的形状,颜色等。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把握好营养液浓度以及输入量,要遵守容量由少到多,浓度从低到高,速度从慢到快为原则;在进行营养液的输注时要注意其温度和患者体温保持相近,以免因为营养液的温度过低,造成患者出现肠痉挛或者是温度过高/低损伤胃粘膜;③在进行鼻饲1小时内,要暂停进行吸痰护理[4],以免胃内容出现反流;每日及时的清除患者的口腔,避免感染;要留意患者胃肠道的耐受程度,对于出现胃潴留的患者,则要暂停进行鼻饲以及胃肠道减压;④在进行肠内营养液的滴入时,要多家属,患者反复性的强调进行肠内营养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患者保护鼻肠管,以免出现滑脱和扯脱,不得随意更改营养液的输注速度;⑤留置营养管时有一侧的鼻孔每天都要用清水清洗,并且将液体石蜡进行涂抹,减少营养管和鼻肠管之间的摩擦,避免出现鼻粘膜损伤;同时医护人员要定期的固定好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胶布,及时的进行更换,避免因为汗液造成的浸润出现脱落;⑥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例如出现腹泻,可考虑是否营养液的温度低,造成胃肠道蠕动减弱,因此出现腹泻;或者是营养液中的脂肪酸比例配比不正常[5],脂肪含量高等;亦或是滥用抗生素等;当出现以上情况,均需要停止治疗,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毫升,进行血清分离后,应用全自身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血清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
(2)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免疫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 5毫升,进行血清分离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式
计算软件:SPSS25.00,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应用T值检验,P<0.05作为本研究数据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比较
表1证实,治疗前,两组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人员指标数据皆有好转,且研究组数据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结果比较
组别 | 例数 | 血清白蛋白(g/L) | 血清前白蛋白(g/L) | 血红蛋白(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50 | 29.9±5.6 | 41.3±6.36 | 167.5±32.2 | 202.9±43.2 | 102.9±22.8 | 123.4±26.36 |
参照组 | 50 | 30.2±5.2 | 34.2±3.96 | 166.6±35.2 | 178.9±36.2 | 102.3±22.5 | 108.69±25.45 |
T | 0.2775 | 6.7010 | 0.1333 | 3.0109 | 0.1324 | 2.8387 | |
P | 0.7819 | 0.0001 | 0.8942 | 0.0033 | 0.8949 | 0.0055 |
2.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指标的变化
CD4+、CD4/CD8、IgG、IgM对比,治疗前,两组免疫指标无数据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1。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指标的变化
组别 | 例数 | CD4+(%) | CD4/CD8(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50 | 29.9±4.0 | 62.2±8.6 | 1.2±0.4 | 3.7±0.9 |
参照组 | 50 | 29.7±3.9 | 37.5±5.3 | 1.18±0.27 | 1.9±0.6 |
T | 0.2531 | 17.2892 | 0.2930 | 11.7669 | |
P | 0.8007 | 0.0001 | 0.7701 | 0.0001 |
表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指标的变化
组别 | 例数 | IgG(g/L) | IgM(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研究组 | 50 | 9.7±1.6 | 19.2±2.8 | 0.7±0.2 | 1.2±0.4 |
参照组 | 50 | 9.5±1.5 | 13.2±3.7 | 0.69±0.19 | 0.95±0.7 |
T | 0.6448 | 9.1435 | 0.2563 | 2.1926 | |
P | 0.5205 | 0.0001 | 0.7982 | 0.0307 |
3 讨论
脑外伤作为头部创伤,较为常见,会造成患者产生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会出现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脑外伤昏迷患者自己无法进食,并且机体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患者自身的基础代谢率增快,能量消耗大,出现应激高血糖,氮平衡失衡,脱水等,会造成患者死亡。另外,脑外伤会造成患者出现全身性的炎性反应,机体会处于免疫阻抑状态[6],感染并发症等增加,对预后造成影响。根据相关的资料可知,术后对已经超过10天的半饥饿患者,应当进行人工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确保患者能够快速的度过应激期,有助于术后康复。
临床上常用的营养支持有肠外/肠内支持,肠外支持无法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所获结果较差。反观,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提供患者充分的营养,还能够增加胃肠道激素,对于机体免疫力有着理想的改善效果,但需要注意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需要增加护理[7],从而促使胃蛋白酶,胃酸正常分泌,免疫功能恢复。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治疗后,所有人员营养指标变化指标数据皆有好转,且研究组数据值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CD4/CD8、IgG、IgM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证实了当进行早期营养护理患者,免疫功能有着良好的恢复,更有利于病情管理。当进行早期营养护理可以确保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消化系统保持在正常的窗台,预防因为长期的禁食,肠道内细菌出现转移,对于营养状态也有着理想的丰富作用。
综上所述,对比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早期营养护理更有助于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理想改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丽霞.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8):132-134.
[2]王梦寒,杜娟,陈璐瑶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8):83-84.
[3]赵宏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2):89.
[4]谭君.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3):69-71.
[5]葛雪.早期营养护理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8,4(03):265-268.
[6]董海丹,龚佑红,彭建忠.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综合护理用于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7):3071-3073.
[7]杨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探讨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249-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