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插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估
摘要
关键词
肿瘤;PICC;临床效果
正文
肿瘤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护理学科,涉及到对癌症患者的综合护理管理。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置管已成为肿瘤患者治疗和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之一。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CVC)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估成为了肿瘤护理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大静脉进入体内的管道,常见的有皮下中心静脉导管(Subcutaneou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简称SCVC)、颈内静脉导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简称IJVC)和锁骨下静脉导管(Subclavian Vein Catheter,简称SVC)等。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输液、输血和营养支持,还可用于放化疗、造影和药物治疗等[1]。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也伴随着如感染、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安全隐患。特别是在肿瘤患者中,由于免疫力低下、血液循环障碍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2]。因此,对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估进行探讨。通过对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估的探讨,旨在为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肿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病患的康复和生存率的提高。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肿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45-75岁,均值(59.36±5.20)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区间45-76岁,均值(59.55±5.25)岁。纳入标准:(1)肿瘤患者: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2)静脉通路需求:需要长期或频繁的静脉药物给予、输液或输血的患者;(3)预期疗程较长:需要静脉通路超过7天的患者。排除标准:(1)血液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倾向的患者;(2)皮肤感染或创伤:PICC插入部位有现有的感染、创伤或皮疹;(3)无法理解和配合治疗:无法理解和配合PICC的护理管理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手段,给予观察组患者PICC术,具体置管方法和护理措施如下:
(1)置管方法:预置管前准备: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全身状况、静脉通路需求、皮肤状态等方面的评估;准备适当的设备:如消毒剂、手术包、导管、透视设备等;导管选择和位置确定: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导管:包括导管材料、导管大小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导管的最佳位置:一般选择上肢的肱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消毒和穿刺:消毒导管插入部位,并使用穿刺针将导管插入静脉;导管进入:将导管沿着穿刺针导入到静脉内;确认位置:使用透视设备或导丝推进器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器、胶布等固定导管。导管末梢处理:切断和连接:将导管的多余末梢切断,并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透明敷料和标志:在导管插入部位贴上透明敷料,标注置管日期和护士姓名。
(2)护理措施:导管护理:定期观察导管插入部位:包括局部皮肤的红肿、渗液、感染等情况;定期更换透明敷料:保持插入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检测导管位置:使用透视设备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推注药物前后进行冲洗:注射药物前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防止药物反应。导管抗感染措施:严格遵守消毒原则:在操作前对患者和操作者进行消毒,保持清洁环境;设置无菌操作区:在操作过程中建立无菌操作区,减少感染风险;定期更换透明敷料:将附着的细菌和污垢擦净,保持导管插入部位干燥和清洁;给予抗感染药物:在需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导管功能维护:测量导管血管压力:定期测量导管血管压力,以确保通路畅通;定期冲洗导管:使用生理盐水定期冲洗导管,以防止导管堵塞;定期更换导管:根据要求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和并发症。导管安全防范:固定导管: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器、胶布等将导管固定,以防止意外拔管;监测并预防血管损伤: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观察是否有出血、淤血等情况;监测并预防血栓形成:注意导管插入部位血栓形成的征象,采取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大于80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 =(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行
检验、c2检验;检验依据: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40 | 24 | 16 | 0 | 40(100.00) |
对照组 | 40 | 15 | 18 | 7 | 33(82.50) |
c2 | - | - | - | - | 11.236 |
P | - | - | - | - | 0.000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较低, (P<0.05)有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感染 | 静脉炎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1 | 0 | 1(2.50) |
对照组 | 40 | 6 | 3 | 9(22.50) |
t | - | - | - | 7.314 |
P | - | - | - | 0.007 |
3.讨论
肿瘤是指体内组织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扩散形成的异常组织,它可以发生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是指细胞生长相对缓慢,有边界,不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器官,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3]。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等。恶性肿瘤则是指细胞生长异常,无边界,可以无限制地扩散和侵袭周围组织和器官,还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远处转移,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威胁。恶性肿瘤通常称为癌症,常见的癌症有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包括基因突变、细胞遗传变异、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等[4]。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各种检查手段,如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病理学检查、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定期体检和及早就诊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有肿瘤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更加重视。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和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也可以降低患肿瘤的风险。
PICC全称为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也叫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是一种在患者外周静脉插入一根长导管,将导管通过外周静脉经过肘窝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最后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降支或近心端,并固定在皮肤上的导管。PICC的主要优点是相比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其插管技术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可以在床边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的需要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ICC具有多功能,可进行药物输注、长期营养支持、血液透析、抗生素治疗等。PICC的适应症主要包括需要长期使用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如长期输液治疗、化疗、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等;临床上常见的适应症有恶性肿瘤患者、长期静脉输液、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等。PICC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每日操作: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是否松动、导管周围是否有渗血或渗液,定期更换导管敷贴,观察导管入口及相关部位是否发红、肿胀、疼痛等异常;导管口护理:每天清洁导管口,并用消毒液消毒,保持导管口周围的清洁干燥;定期注射肝素:根据医嘱,定期注射肝素,以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注意感染预防:经常洗手、佩戴手套,避免长时间湿润,用无菌法更换敷料;导管拔除:当不再需要PICC时,根据医生的指导,小心地将导管从患者体内拔除,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置管方法和护理措施应该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以确保插管的安全和有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ICC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插管技术简单:相比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插管技术更为简单,不需要进行手术,可以在床旁进行插管。插管过程相对较快,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不适感;创伤小:PICC的插管依靠导管的自身刚性,不需要切开皮肤或进行扩孔,因此对皮肤和血管的损伤较小,创伤性也较低;安全性高:由于PICC插管过程较为简单、创伤小,因此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插管时无需行手术,因此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感染等问题相对较少发生[5]。在适当的使用和护理下,PICC的使用相对较安全;床旁实施:PICC可以在床旁实施,不需要将患者转运到手术室或特定的插管室,减少了患者的移动和不适感。床旁操作也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管理;多功能应用:PICC可以进行多种功能的应用,包括药物输注、营养支持、血液透析、抗生素治疗等。通过PICC插管,患者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治疗,减少了多次插管的需求,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弹性导管:PICC的导管比较柔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顺应患者身体的变化。患者可以进行一定的活动,而不会对导管位置和固定造成过多的影响。总之,PICC具有插管技术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床旁实施、多功能应用和导管的弹性等优势。PICC适用于多种情况,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求。然而,PICC的使用仍需医护人员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并进行定期的护理和管理,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肿瘤患者采用PICC中具有显著的价值:(1)长期输液治疗:肿瘤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这些治疗通常需要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相比于传统的静脉插管,PICC可提供更稳定、持久的输液通路,避免频繁的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2)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往往由于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弱等原因导致营养不良或不能正常摄取足够的营养。通过PICC,可以实施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提供充分的营养补充,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血液透析:某些肿瘤患者由于肾功能损害或其他原因,需要进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PICC可用作血液透析通路,缓解长期透析对患者造成的不便和痛苦。(4)减少并发症风险: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导管,PICC插管方法简单、创伤小,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PICC的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减少了深部血栓形成的风险。定期注射肝素还可以进一步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5)方便患者护理:相比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固定位置较浅,皮肤整体状态也更好,方便日常护理和观察。此外,PICC可用于多种用途,如采血、注射等,减少了反复的操作和不同导管的插入,便于操作和管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肿瘤(胃癌和乳腺癌等)患者采用PICC置管后,患者的置管时辰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明显减少,能十分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苦,同时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大幅的提高,有效的缓和了存在的超级紧张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PICC在肿瘤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供持久的输液通路、营养支持以及血液透析,减少并发症风险,方便患者护理。然而,PICC的应用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护理和管理,以减少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文珍,卜晓妮.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与健康,2023,4(4):125-126.
[2]赵秋歌.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与健康,2023,4(3):112-113.
[3]苗丽娟,何惗,黄成霞. PICC在肿瘤护理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研究,2023,5(4):586-587.
[4]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专家共识(2022)[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9):1121-1129.
[5]丛淑玲.PICC用于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科学养生,2023,25(14):148-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