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挑战与对策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受珊珊 张金花 殷霞兵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

目的: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探讨应对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护理挑战的有效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86例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靶向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健康信念及应对方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靶向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健康信念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面对评分更高,回避、屈服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坚定其健康信念,转变其应对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肿瘤;靶向药物;护理;不良反应;负性情绪

正文


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数据显示,恶性肿瘤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致病原因,在发达国家位居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位列第三位[1]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193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为1000万[2]。目前,根治手术仍是恶性肿瘤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已发生扩散或转移的肿瘤患者获益不大。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均已处于中晚期,且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手术、化疗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复发率较高,创伤性、细胞毒性较大,可能加重对机体脏器的刺激,部分患者可能因无法耐受中断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明显增加,分子靶向治疗能够针对靶向特定分子发挥作用,抑制肿瘤生长、扩散,靶 向性、疗效性较强。但在使用靶向药物时也会出现一定毒副作用,例如黏膜炎、皮疹、心房颤动、高血压等,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同时,由于患者对靶向治疗缺乏认知,可能因应激心理降低机体抵抗能力,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为解决靶向治疗中的问题,应对靶向治疗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86例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经明确病理诊断确诊;②癌细胞无转移迹象;③拟定靶向药物治疗方案;④预期生存时间>3 个月;⑤体力状态评分>70分;⑥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免疫功能障碍患者;②精神病史或精神状况极差、不愿配合治疗患者;③主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④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患者等。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中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59.58±4.33)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3.43±0.83)年;肿瘤类型:肺癌20例,乳腺癌11例,胃肠道肿瘤9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1~77岁,平均(58.79±4.41)岁;病程10个月~5年,平均(3.60±0.79)年;肿瘤类型:肺癌18例,乳腺癌11例,胃肠道肿瘤10例,其他4例。2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2组均接受靶向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内科护理,包括病情评估、靶向治疗教育,给予治疗及康复指导,说明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定期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发现不良反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介绍靶向治疗相关知识,包括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优势、恢复过程、毒副反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给予患者自护知识技能、日常行为指导;丰富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面度面宣教、微信平台宣教等;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健康宣教,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例如,初期应以信息交流为主,使患者对治疗逐步形成系统的认知;在治疗阶段,应针对患者的副反应、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强化宣教,说明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引导患者积极配合,避免其过度恐慌。(2)心理干预:将心理干预贯穿治疗全程,在治疗前期,患者因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较为悲观,容易出现自我概念丧失、危机排斥心理,应帮助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利用共情理论,尽量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偏执、偏激的患者,可利用言语暗示法纠正患者的负性观念,对焦虑患者应多给予劝慰、安慰,通过音乐疗法缓解其焦虑感;在治疗期间,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并及时给予心理支持,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坚定其治疗信心;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支持;在患者因不良反应出现严重焦虑、烦躁情绪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安抚,帮助其正确疏导负面情绪,避免影响治疗;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析其负面情绪形成原因,鼓励患者表达真实需求、问题及期望;引导患者领悟负性情绪与的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学会利用合理信念调整情绪。(3)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加强毒副反应监测,常见毒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脱发、甲沟炎、高血压等,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例如,对皮肤瘙痒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多饮水,加速药物排泄;对脱发患者,应帮助患者选择帽子、假发,说明治疗后头发可再次生长,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的患者,可应用西瓜霜、口腔溃疡散,进行饮食调整,若症状严重则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对甲沟炎患者,可应用尼美舒利片镇痛,并使用尿素软膏,修整指甲;定期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监测消化道反应;监测心电图变化,预防心律失常。(4)生活指导:说明饮食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优质蛋白,可选择深海鱼、保肝食物,禁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指导患者做好个人生活,勤换内衣,做好保暖,流感高发时期减少出入公共场所,预防感冒、感染;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应以心肺功能耐受为宜,逐步加量,避免出现不适反应,可练习太极拳、八段锦。(5)中医特色护理: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选择曲池、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内关、血海、神门等穴位,指压按揉,以酸胀痛感为宜,25~30 min每次,每日2次。采取食补法,例如,肺气不足患者可食用蛤蚧炖老鸭;咳嗽痰多患者可多饮温开水;肝肾阴虚患者应加强饮食起居调理,多食用高蛋白食物,避免熬夜。

1.3评价标准

1)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脱发、甲沟炎、消化道反应、肝肾损伤等。(2)评估2组负性情绪及健康信念,负性情绪利用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得分≥50 分、SDS得分≥53 分提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得分越高,说明其程度越严重。健康信念利用健康信念量表评价,共5 个维度,包括有资源利用、有控制力、个人健康信念等,分值最高24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健康信念越强。(3)评估2组的应对方式,利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共3个维度,包括面对、回避、屈服,分值为20 ~ 80分,各维度评分越高,提示个体更倾向于采取该应对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利用c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靶向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皮肤瘙痒

脱发

甲沟炎

消化道反应

肝肾损伤

观察组

43

7(16.28)

9(20.93)

2(4.65)

16(37.21)

4(9.30)

对照组

43

22(51.16)

27(62.79)

9(20.93)

30(69.77)

11(25.58)

c2

--

11.71

15.48

5.11

9.16

3.96

P

--

0.05

0.05

0.05

0.05

0.05

2.2负性情绪及健康信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健康信念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组负性情绪及健康信念比较(n=43,,分

组别

SAS 评分

SDS 评分

健康信念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4.49±5.20

43.30±4.86

67.48±4.56

48.81±3.92

114.22±8.77

177.20±6.87

对照组

63.38±4.99

55.45±4.32

68.02±4.21

57.20±4.49

113.86±9.12

154.62±7.49

t

1.010

12.253

0.571

9.230

0.187

14.56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应对方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MCMQ面对评分更高,回避、屈服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2组应对方式MCMQ评分比较(n=43,,分

组别

面对

回避

屈服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5.57±2.84

23.72±1.23

16.21±2.71

11.02±1.65

11.85±1.99

7.43±1.74

对照组

14.98±3.02

20.10±1.42

16.42±2.44

14.50±1.78

11.76±2.01

9.72±1.86

t

0.933

12.636

0.378

9.402

0.209

5.89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放化疗是目前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案,虽然均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控制疾病进展。但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肿瘤细胞被灭杀,健康细胞也会受到损伤,毒副作用明显,患者耐受度较低。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肿瘤治疗手段,与化疗、放疗相比,靶向治疗能够将作用局限在特定范围内,可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降低毒副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3]

从整体上看,虽然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现阶段医疗水平无法做到完全避免毒副反应,患者仍可能出现皮肤、心血管系统、消化道等毒性反应。因此,减少靶向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力已经成为靶向治疗护理中的重点。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给予患者个体化的生活指导及心理干预,合理运用中医养生理论,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靶向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靶向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其中,皮肤毒性反应在靶向药物治疗中较为常见,发生率可达到79%~88%,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甚至可能导致治疗中断[4]。此外,严重皮肤毒性反应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导致患者医疗负担加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是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常见的心血管毒性反应,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病情恶化。因此,为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一方面应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理,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综合性、全面性的护理措施,改善机体状况,提高其耐受能力,减轻其躯体、生理不适。

研究认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较为复杂,可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等不同阶段,患者心理状态、疾病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其治疗行为、免疫状态以及耐受程度[5]。应对方式是指个体面对压力时为调节心态、缓解压力采取地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积极地应对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困境,迎接挑战,减轻其身心痛苦程度,相反消极地应对则会导致负性心理加重,生活质量下降,抑制机体免疫。同时,患者健康信念越强,在面对疾病及困境时控制力、承受力、积极性越强。因此,本文对患者强化了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护理需求,给予心理干预,配合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共情理论,可缓解患者的痛苦心理,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在潜移默化地护理干预中,能够帮助患者形成正向思维,重拾内心希望,坚定健康信念,转变为更加积极地应对方式。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健康信念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患者MCMQ面对评分更高,回避、屈服评分更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健康信念及应对方式,实施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坚定其健康信念,转变其应对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靓,刘华芳,孙云.慢性轨迹模式护理对靶向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信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155-157.

[2]刘岩,袁冉,高玲,等.同伴支持下的阶段式有氧训练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6):2217-2222.

[3]仲晓惠.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30):4247-4250.

[4]曹倩,李因茵,聂婷婷,等.双抗靶向CIK细胞序贯PD-1抗体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2,37(6):37-39.

[5]李惠,刘玲,孙莎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护理要点效果探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1):90-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