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可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研究显示[2],与慢阻肺相关联的疾病较多,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以气流阻塞为主要特征表现,若不及时控制,慢阻肺会发展成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当前,临床多以对症治疗,以促进症状好转,延缓病情发展。同时,对症治疗期间,佐以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然而,常规护理较为单一、片面,其整体效果欠佳。对此,有学者表示[3],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能促进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鉴于此,本文以2021.01至2022.01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为例,开展分组研究,意在探究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区间是2021.01至2022.01,研究对象是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女18;年龄下限、上限是54岁、67岁,均值(58.23±1.32)岁;病程下限、上限是5年、14年,均值(10.23±1.65)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2,高中9,大专及以上19。观察组:男23,女17;年龄下限、上限是55岁、69岁,均值(58.76±1.45)岁;病程下限、上限是5年、15年,均值(10.54±1.46)年;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上13,高中10,大专及以上17。两组资料相比(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经体征症状、肺功能检查结果验证;②年龄≥54岁且≤69岁;③患者意识清晰;④病情稳定;⑤对研究知情,积极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年龄不在54-69岁区间内;②非稳定期;③精神障碍疾病;④恶性肿瘤、心肌梗死、中毒肺动脉高压;⑤资料缺失、中途退出或依从性差等。
1.3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普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同时,叮嘱院内制度及事宜。同时,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安抚情绪。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予康复护理自我管理:(1)指标评估: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加强肺功能指标监测(FVC、FEV1、6MVD)及其他相关指标评估,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能够及时调整护理计划。(2)患者住院期间管理: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呼吸康复知识指导,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且能自觉进行。①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呈坐或站立体位,两手分别放置在腹部和胸腔。控制呼气时,腹部下限,按压腹部。吸气时,腹部膨隆。②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呈坐或站立体位,嘴呼气,鼻吸气。呼气时,嘴缩唇,呈口哨状,缓慢吹出余气,控制呼吸比例2-3:1,10-15min/次,bid或tid。③呼吸训练:指导扩胸、下蹲站立、爬楼梯等训练,15-50min/次,bid,以不疲劳为宜。④咳嗽训练:深呼吸5次,正常呼吸5次,用力呼吸5次,正常呼吸5次,咳嗽2次。⑤自我按摩:咳嗽、气喘,选迟泽、云门、中府等,按摩2次/d,控制按摩次数50-60次。⑥姿势指导:软枕分别垫于腰脊部(1个)、头部(3-4个),停止脊柱,膝部微屈,附身前倾坐姿。(3)院后管理:委派专人,对出院后的患者,定期开展电话随访,掌握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同时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合理调整康复训练内容,并嘱咐患者3个月后入院复诊。
1.4观察指标
肺功能:FEV1、FEV1%、FEV1/FVC、6MWT。
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躯体、社会等,百分制,得分高,代表生活质量高。
护理满意度:NSNS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前两项和为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定量数据,如:肺功能、生活质量等,均值±标准差(±s)表示,t检验;定性数据,如:护理满意度等,百分比(%)表示, c2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患者肺功能的比较
护理前(P>0.05);护理后,肺功能指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患者肺功能的比较(±s)
组别 | 时间 | FEV1(L) | FEV1% | FEV1%/FVC(%) | 6MWT(m) |
对照组(n=40) | 护理前 | 1.45±0.42 | 34.31±5.52 | 51.67±5.84 | 260.74±50.75 |
护理后 | 1.78±0.45 | 37.65±5.61 | 57.48±5.72 | 285.59±50.37 | |
观察组(n=40) | 护理前 | 1.51±0.39 | 34.47±5.63 | 51.78±5.92 | 260.45±50.43 |
护理后 | 2.37±0.48 | 40.35±5.54 | 68.73±5.69 | 314.82±50.34 | |
t/P值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相比 | 0.662/0.510 | 0.128/0.898 | 0.084/0.934 | 0.026/0.980 | |
t/P值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相比 | 3.391/0.001 | 2.684/0.009 | 4.495/<0.001 | 2.198/0.031 | |
t/P值观察组护理前、护理后相比 | 8.795/<0.001 | 4.708/<0.001 | 13.056/<0.001 | 4.826/<0.001 | |
t/P值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相比 | 5.671/<0.001 | 2.166/0.033 | 8.819/<0.001 | 2.596/0.011 |
2.2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护理前(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s,分)
组别 | 时间 | 社会功能 | 躯体功能 | 角色功能 | 认知功能 |
对照组(n=40) | 护理前 | 63.78±5.43 | 62.93±5.54 | 63.45±5.54 | 60.12±5.63 |
护理后 | 71.63±5.49 | 70.58±5.48 | 70.38±5.37 | 69.89±5.42 | |
观察组(n=40) | 护理前 | 63.54±5.36 | 62.79±5.57 | 64.56±5.61 | 60.59±5.56 |
护理后 | 79.68±5.54 | 78.86±5.42 | 75.36±5.68 | 79.64±5.47 | |
t/P值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前相比 | 0.199/0.843 | 0.113/0.911 | 0.890/0.376 | 0.376/0.708 | |
t/P值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相比 | 6.430/<0.001 | 6.209/<0.001 | 5.681/<0.001 | 7.907/<0.001 | |
t/P值观察组护理前、护理后相比 | 13.242/<0.001 | 13.077/<0.001 | 8.556/<0.001 | 15.447/<0.001 | |
t/P值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相比 | 6.528/<0.001 | 6.794/<0.001 | 4.029/<0.001 | 8.008/<0.001 |
2.3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32/40),观察组为95.00%(3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2=4.114,P=0.043),见表3。
表 3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对照组 | 40 | 19(47.50) | 13(32.50) | 8(20.00) | 32(80.00) |
观察组 | 40 | 22(55.00) | 16(40.00) | 2(5.00) | 38(95.00) |
c2值 | - | - | - | - | 4.114 |
P值 | - | - | - | - | 0.043 |
3讨论
慢阻肺为慢性病的一种,为呼吸内科常见病,疾病发生后,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更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如: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危害较大[4,5]。
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慢阻肺的具体病因,考虑与环境、遗传、吸烟等因素相关。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患病率以在10%以上。随环境质量的降低,加之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慢阻肺患病率显著提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6]。因此,提升疗效,改善预后,治疗期间,需要佐以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为临床常用护理模式,应用较普遍,但效果欠佳,该模式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且仅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对患者出院后护理关注度不高,导致患者出院后依从性逐渐降低,患者难以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与康复护理,从而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常规护理作比较,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度较高,利用健康教育等方式,能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能保证护理的全面性、优质性,还能保证患者能够了解自我管理措施,提升依从性[7]。此外,此项护理模式主要由2部分组成,包括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二者能较好衔接,保证护理的延续性,使患者出院后仍能坚持用药、康复训练,利于康复[8,9]。研究显示,肺功能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的实施,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明确价值。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与刘萍[10]结果一致,证实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能改善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价值。笔者对护理内容及效果,给予总结与分析,获得体会如下:①慢阻肺为中老年人,多数对疾病认知存在偏见,难以正确认识疾病危害,进而影响疗效。因此,采取多样、合理的健康教育,患者理解能力提高。②部分患者性格较偏执,特别是老年人,依从性差。加之老年患者记忆力差,故易出现不遵医嘱情况。所以需要记录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患者浏览。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监督,以提升遵医率。③心理问题:部分患者存在较多的情绪,需加强交流频率,鼓励表达感受和想法。并分析不良情绪原因,开展针对性疏导,建立良好关系,利于工作开展,护理配合度提高,能提升效果。
综上所述,对慢阻肺患者,行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效果优良,能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参考文献
[1]周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3):181-183.
[2]赵姗姗.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方式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6):51+54.
[3]贺枚花.慢阻肺康复护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3):21-22.
[4]糜琳.慢阻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干预对提高肺功能的可行性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148-149.
[5]黄淑如,姚雪霞,姚柳贤,等.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04-205.
[6]杨菊.探究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4):80+84.
[7]徐萌萌.浅述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4):355-356.
[8]周连香.探讨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7):120-122.
[9]祝宾晔.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6):759-760.
[10]刘萍.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9):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