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尿常规检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价值
正文
尿路感染即受到多种的细菌入侵导致人体尿路上皮后形成炎症反应。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1],大约有90.00%是因为大肠埃希菌感染造成的尿路感染,少数患者是因为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造成。以往临床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多数会采用常规尿培养,但是耗时长,且容易耽误诊疗时间。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当进行尿常规检验疾病效果显著[2],检查耗时更短,更快,使用的费用更低,患者接受度更高,本文针对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80例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纳入分析,探讨对其开展尿常规检验有效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实验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80例,设定为实验组,并且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设定为参照组,资料如下:男95例,女85例,年龄24-70岁,均值(45.71±5.98)岁;实验组,男97例,女83例,年龄24-71岁,均值(45.72±6.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实验组入选的患者经过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确定为尿路感染;参照组经过检查不存在尿路感染等其它感染性疾病[3]。
排除依据:合并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存在重大的精神疾病;伴有心脏,脑部疾病。
1.2 方法
所有入选实验对象均进行尿常规检查,早晨使用一次性容器留取中段尿,并且在常温条件下2小时进行尿液标本的常规检测,检测尿液标本中细菌计数,亚硝酸盐,白细胞。
尿细菌培养:清晨留取中段尿,应用定量接种环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之上,并且在37°C环境下,可以放置在培育箱中进行培养16-24小时,以此计算菌落数,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若为女性则需要对外阴进行清洗之后再进行取样,并且要在非经期操作,以免取样中有其它异物,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
尿路感染诊断:当进行检测时,细菌计数和尿白细胞之间已经超过3000uL,20个,亚硝酸盐呈现阳性,则检验值为阳性;尿细菌检测:清晨留取中段尿中可以看到革兰氏阴性菌杆菌,当数量超过1×105CFU/ml,则结果为阳性。另外,倘若在检测的过程中看到样本中存在2种以上的杂菌,则可以说明已经出现样本污染,需要重新的进行检测,以此鉴定菌株。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相关的指标结果,涵盖了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值0-25个/ml);亚硝酸盐,尿白细胞酯酶。
1.4 统计学方式
计算软件:SPSS27.00,计数资料:[N(%)]表示,应用X2检验,P<0.05作为本研究数据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临床相关的指标结果比较
表1证实,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大于25个,尿白细胞酯酶阳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亚硝酸盐阳性高于参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相关的指标结果比较
组别 | 例数 | 白细胞计数 | 亚硝酸盐 | 尿白细胞酯酶 | |||
小于 25个 | 大于25个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
实验组 | 180 | 0(0.00) | 180(100.00) | 180(100.00) | 0(0.00) | 180(100.00) | 0(0.00) |
参照组 | 180 | 10(5.56) | 170(94.44) | 160(88.89) | 20(11.11) | 176(97.78) | 4(2.22) |
X2 | 10.2857 | 21.1765 | 4.0449 | ||||
P | 0.0013 | 4.1888 | 0.0443 |
3 讨论
泌尿系统的任意位置都会有感染性炎症产生,其中尿路感染为常见,在临床上将其分成上/下尿路感染[4],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多种不同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会有肾功能损伤,败血症等发生。导致尿路感染的是因为细菌,或者其它微生物等顺沿着尿道,血液进入到泌尿道,肾脏等,导致了感染性炎症。患者尿液会表现出浑浊或者是血尿等变化[5],甚至会有膀胱输尿管,肾盂等多处都有压痛,叩击痛等,有寒战,高热,休克等情况。当病发时,会影响到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肾损伤,肾衰竭造成严重性影响,也会对全身的正常代谢和免疫能力平衡造成影响,其它系统的感染风险增加。尿路感染会让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和疼痛,无法完成日常的生活,工作,增加了社会,经济的负担。因患有尿路感染患者会长期的处于慢性疼痛的状态下[6],对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等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尽早的进行病情判定。
中段尿体外细菌培养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尿路感染治疗中,该方法可以直接的检测出患者的尿液中存在的细菌数量,种类,以及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7]。关于尿路诊断,中段尿体外细菌培养是最有效的方式,可及时的判定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但耗时较长,且所需的费用高。中段尿体外细菌培养是以微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方式,可以利用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分化进行目标物质的测定。在尿路感染的诊断过程中,使用Biomerieux VITEK 2COMPACT进行结果判定,可以观察到细菌种类,数量等[8],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因尿液中的细菌数量和重量,对于抗生素敏感性不同,所以可以判定出致病菌的种类。细菌多则证实患者存在感染[9],致病菌种还可判定感染源和类型,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上进行用药,所以,可以检测到极小的细菌,高灵敏度,并且对于特定的细菌种类,有着较高的特异性。适当的培养基选择以及条件,可以区分病菌类型,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尿常规检验是当前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且常用的方式,可对病情进行初步的判定,但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限制[10]。在检测时候是基于尿液中存在的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反馈出尿路感染的实况和严重性。将样本的尿液收集在试管中,留取上段清液,可以观察看到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当白细胞大于10/uL,红细胞大于5/uL,亚硝酸盐呈现为阳性。白细胞多时候则证实有炎症,红细胞多则证实有出血,损伤等情况,亚硝酸盐呈现为阳性,则证实存在革兰氏阴性菌。因尿常规检验可以间接的检测到尿路感染,所以,当出现感染之后,在1-2天才能够检测到表现出异常的指标。这就意味着,当处于早期阶段,尿常规的检测灵敏性低,所以,可以联合使用中段尿体外细菌培养进行有无感染的判定,尿常规无法输出准确的致病菌数量,种类,抗生素敏感性等,所以在病情诊断上有一定限制。另外可结合中段尿体位细菌培养,以提高准确性。需要注意在进行尿常规的检测中,要避免对尿液造成污染,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当进行尿路感染的初步筛查后,知晓尿液中存在的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实际数据值后,可以在进行中段尿体位细菌培养,确认细菌数量,种类等,用药可以更为精准。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大于25个,尿白细胞酯酶阳性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亚硝酸盐阳性高于参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析可知当尿路感染时候,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等各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当采用尿常规检验可以为后续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倘若患者的检验结果呈现为阳性,则可初步的判定病情,若结果为阴性,则需要再次进行细菌培养从而确定患者的病情,联系患者的病症情况和各项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病情。特别是感染不同细菌培养阳性率也不一致,例如膀胱炎,尿道炎细菌培养结果呈现为阳性率,数据值会高于慢性肾盂肾炎,倘若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并且还伴随着尿急,尿频等情况,则可以判定为下尿路感染;若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低,并且还有腰痛,发热,头痛等情况,则可以判定为上尿路感染,所以在诊断病情后要快速的进行诊断,了解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患者开展尿常规检验,可以及时的筛查出疾病,以便后续进行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谢蓉,傅蓉. 尿常规、尿液NGAL、MMP-9在老年下尿路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447-2450.
[2]范明琴,吕辉,陈宇航,等. 长效抗菌材料对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及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2,35(22):185-188.
[3]陈黎黎,李俊华,王发龙.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29-31.
[4]顾庆华. 尿常规联合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68-70.
[5]吕金鹤.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21,27(23):178-179.
[6]暴海丽. 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6):225-226.
[7]董洪爽. 尿常规检查诊断尿路感染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238-240.
[8]张雪莲,杨婷. 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检查的应用价值评价[J]. 医药前沿,2021,11(22):91-92.
[9]侯海维,颜建国. 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运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6):276.
[10]孙栎. 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7):114-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