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或不适感,可能伴有胸闷、憋气、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1]。近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2]。为此,针对该病症予以优质护理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比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详见下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随机数字法,将所选患者划分2组,各25例;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年龄:50-78岁,均值(60.12±5.13)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51-80岁,均值(60.15±5.22)岁。全部入选者于基础资料上差异性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对对患者密切监护,观察血动力学、血压和心电图等情况;关注并记录患者的神志和呼吸情况,如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发生,则延长病情监测时间;按照医嘱予以患者抗凝、镇静以及止痛等治疗措施。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1)用药指导:为保证患者遵医用药,护理人员需要告知不配合用药的危害性和擅自增减药物带来的伤害等以往病例,使其正确用药意识得到激发,同时指导病人在用药后有不适感,及时告知一声,保证规范性用药。针对老年病人,护士药针对其药物用量和用法清晰标注,并设置用药闹钟,提醒其按量按时用药,增强病人的用药依从性。(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积极与其交流和沟通,向其讲述有关该病症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案等知识,并解答患者的疑问,使其获得鼓励和支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3)环境干预:强化病房环境干预,主要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线,让患者感受到舒适感,并保证病房内通风、整洁和干净,予以患者良好的病房氛围,便于康复。(4)生理干预:首先,疼痛干预,依照病人的疼痛程度,按照医嘱予以哌替啶和吗啡等止痛剂,缓解其疼痛感;其次,便秘干预:首先关注病人的饮食习惯,对其日常饮食偏好了解,并对其暴饮暴食情况观察,比如过量进食刺激性食物和多脂肪、多油等食物,同时告知其药坚持每餐少食且可多餐进食的方式,降低多胆固醇和多盐食物的摄入量;并对其吸烟饮酒情况了解,告知其过量饮酒和吸烟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要求患者必须戒烟戒酒,保持优良的生活习性,防止病情加重。并予以患者腹部舒适按摩,帮助患者肠蠕动加快,如患者排便较困难,可适当予以低盐水灌肠或开塞露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住院情况(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使用本自拟的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含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分)和不满意(<60分)三标准。(满意+基本满意)/总数*100%=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6.0处理,计量数据(±s)行t检验,n(%)代表计数资料,其采取X2检验,P<0.05代表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2结果
2.1对比住院情况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卧床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对比住院时间(±s,d)
分组 | 例数 | 卧床时间 | 住院时间 |
对照组 | 25 | 3.54±1.05 | 7.85±2.46 |
观察组 | 25 | 1.36±1.03 | 5.12±1.25 |
x2 | 7.411 | 4.947 | |
P | <0.001 | <0.001 |
2.2观察满意度
观察组比对照组满意度高,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2观察满意度(n,%)
分组 | 例数 | 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对照组 | 25 | 12 | 6 | 7 | 18(72.00) |
观察组 | 25 | 18 | 6 | 1 | 24(96.00) |
x2 | 5.357 | ||||
P | 0.021 |
3讨论
当下,于临床内科上,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多发且常见急症,因为该病症发病急促,再加之患者有窒息性疼痛感,患者会呈现显著的恐惧、焦虑等心理,严重影响预后和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有效的临床护理。
临床常规护理一般是按照医嘱开展护理工作,使得护理目标不明确,且缺乏良好的交流,无法获得最理想的护理效果。近年,优质护理获得临床大量推行和应用。优质护理主要以病人为核心,予以患者细致入微的护理,并依照病人的情况,针对性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3-4]。本研究结果可见,接受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比常规护理组的卧床和住院时间短,而护理满意度高(P<0.05);由该结果发现,经过实行优质护理后,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针对性心理疏导和支持,使其对该病症知识有多了解,且经过介绍本院治疗成功患者,使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同时经过倾听和解答患者疑问,使其不良心理明显改善;而经过病房环境干预,予以患者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恢复速度加快,从而减少卧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再加之对患者予以生理关注,依照其细致情况,予以便秘和疼痛护理,使其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
综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具优势,可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和预后。
参考文献:
[1]郑婷,黄丽.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预后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32):69-74.
[2]宋洁,彭晨静,李海梅.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9):140-143.
[3]程端端.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49-2152.
[4]陈丽燕.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5):187-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