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叶思霖

漳浦县医院 福建漳州 3632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1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细节组,它们的年龄、透析时间和疾病类型比较均匀,基本资料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较大的可比性。结果:细节组的血液透析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证明采取细节化透析处理能降低尿毒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在生活质量方面,细节组在透析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相关、心理相关以及总分评价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证明了血液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但在情感职能方面,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尿毒症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生活质量;并发症

正文


1 概述

尿毒症,顾名思义,是因为肾脏排泄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素在体内累积,引发全身症状的综合症候群[1]。目前,我国的尿毒症患者人数上升趋势明显,是具有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重大疾病[2]。尿毒症除了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外,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亦产生巨大影响,如皮肤瘙痒、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不稳等都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尽管目前全球肾脏病学领域的科研力量在不断寻找更佳的治疗策略,但治疗尿毒症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仍然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虽然不能完全替代肾脏的功能,却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毒素,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究竟产生多大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对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研究对象共计110例,包括常规组与细节组,每组各55例。患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女性=21:34。在常规组中,患者年龄的范围为41-71岁,平均年龄为58.27±11.39岁;透析时间范围为14-125个月,平均透析时间为42.74±14.49个月。尿毒症的主要疾病类型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肾病17例以及多囊肾10例。同样,在细节组中,患者年龄范围为43-68岁,平均年龄为58.17±10.46岁;透析时间范围为15-126个月,平均透析时间为43.36±15.24个月。疾病类型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16例以及多囊肾9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年龄、透析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关键因素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数据为进行后续的研究比较提供了合理的基础。

2.2方法

采用集合比一致的原则,选择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10例,按住院顺序采用随机数法分为常规组和细节组,每组5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包括定期为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执行医嘱,使用透析膜与透析液,调整透析方式和透析时间。细节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的护理措施。制定了个体化的血液透析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进行调整透析频率和透析时间。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并发症的防护措施,如定期监测血钾水平,适度调整透析液中的钾浓度,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保护药物,并对于瘘管计划实施定期的观测与维护。特别关注了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疏导和激励的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采集患者透析前后的相关数据并分析比较,评估该措施对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数据收集统计的软件选用为SPSS22.0。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对于那些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并以“±s”的方式来表述。具体来说,''表示平均值,'s'表示这一组数据的标准偏差。

所有的统计分析中,均设定P值小于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比如,在判定透析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是否有意义时,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发现改变的P值均小于0.05,认定这种变化是具有统计意义的。

3 结果

3.1 并发症数量比较分析

对比分析表明,细节组在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具体是,细节组在低血钾、高血钾、心力衰竭、内瘘闭塞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病例数分别为2、4、0、0以及1,而常规组则为5、10、5、2以及4。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低血钾、高血钾、内瘘闭塞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具体P值分别为0.15、0.02、0.24以及9.29。这表明详细的血液透析操作可以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3.2 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在干预前,两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相近,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细节组在众多评价指标中,除情感职能外,都显著优于常规组,如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相关、心理相关以及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尿毒症血液透析对细节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为积极。

1  并发症数量比较分析  [n(%)]

组别

例数

低血钾

高血钾

心力衰竭

内瘘闭塞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常规组

55

5(9.09)

10(18.18)

5(9.09)

2(3.64)

4(0.07)

细节组

55

2(3.64)

4(7.27)

0(0.00)

0(0.00)

1(0.02)

χ2

1.37

2.95

5.24

2.04

6.25

P

0.24

0.09

0.02

0.15

0.00

 

2  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x±s)

评分项目

常规组(n=55)

细节组(n=55)

干预后比较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生理功能

64.29±10.72

76.45±10.36

65.34±11.02

84.07±12.31

3.51

0.00

生理职能

73.55±11.45

82.91±11.21

73.38±10.71

93.65±10.33

5.23

0.00

社会功能

52.27±8.58

61.36±8.69

53.42±8.64

69.45±9.26

4.72

0.00

情感职能

64.55±13.26

69.35±10.44

64.38±12.66

70.34±11.25

0.48

0.63

躯体疼痛

58.45±11.48

65.35±11.36

57.23±11.56

76.85±12.42

5.07

0.00

总体健康

61.99±9.72

67.32±10.41

61.24±9.85

72.28±10.54

2.48

0.01

活力

44.60±9.86

56.28±10.24

44.82±9.16

69.73±12.28

6.24

0.00

精神健康

54.68±10.52

60.36±10.28

55.35±10.24

66.34±12.15

2.79

0.01

躯体相关

66.75±11.62

72.35±11.32

68.25±13.33

79.37±12.54

3.08

0.00

心理相关

55.74±10.19

62.35±11.48

55.63±10.66

68.38±11.25

2.78

0.01

总分

125.67±14.72

134.53±16.42

124.35±14.88

144.36±16.29

3.15

0.00

 

4 讨论

血液透析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常用的治疗方式。透析治疗尽管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但对患者生活质量仍具有一定的影响[4]。尿毒症患者在实施血液透析后,其生活质量的改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并发症的发生就是影响之一。根据表1并发症数量比较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低血钾、高血钾、心力衰竭、内瘘闭塞亦或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在细节组获得的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直接的关联。

尿毒症患者经历了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特别在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理功能方面。患者在细节组的平均生理功能评分从预处理的65.34±11.02提升到了84.07±12.31,表现出显著改善(t=3.51,P<0.01)。另外,在活力方面,活力评分显著提高,从44.82±9.16增加到69.73±12.28,这表明活力的增加有可能对维持或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功能和生理职能也有显著提高。情感功能在两组中提高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受疾病和透析治疗的长期压力影响,或者是因为透析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此研究结果表明,需要重视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全方位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德玉,王倩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人体成分分析相关指标[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9):2606-2608.

[2]张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5):170-173.

[3]何淑玲.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7):18+20.

[4]宋晓萍,杨晓松,邓湘佐,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67-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