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及管理方法探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管理对策;改进效果
正文
托幼机构被视为幼儿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的场所,其卫生保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地成长[1]。随着整个社会对于幼儿健康的关注程度持续提升,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问题也开始被高度重视起来,导致许多原本就存在的各种现象以及不足之处便逐渐暴露出来。需针对现状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对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尽可能地减少托幼机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幼儿能够得以健康地成长。
一、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
(一)人员配置层面
托幼机构专业的卫生保健人员数量配备严重不足,且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应对幼儿的健康问题时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2]。托幼机构对于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较为缓慢,难以紧跟最新的卫生保健需求。
(二)卫生设施状况
有的托幼机构水龙头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众多幼儿同时使用的需求,且洗手池的高度设计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导致幼儿使用不便。消毒设备较为老旧,通风系统不够先进,对幼儿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在室外卫生设施上,游乐设施的清洁和维护有时不够到位,存在卫生死角,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
(三)膳食管理方面
部分托幼机构的食谱制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未能充分考虑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特点,存在营养搭配不均衡的现象。食材的采购渠道和质量把控有时不够严格,会出现一些不新鲜、不符合标准的食材进入幼儿餐食中。膳食制作过程的卫生标准执行不彻底,厨房的环境卫生存在瑕疵。对于幼儿特殊饮食需求的关注不足,缺乏个性化的膳食调整。
(四)传染病防控力度
部分托幼机构对于传染病防控的意识较为淡薄,缺乏系统完善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容易造成疫情的延误和扩散。日常的消毒工作执行不严格,消毒的频次、范围和方法都存在漏洞,无法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3]。在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上力度不够,应急处置预案不够健全,面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往往手忙脚乱,不能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和处理。
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管理方法
(一)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制定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获得全方位的知识提升。邀请专业的医护人员、营养师、儿童心理专家等进行现场授课和指导,定期组织培训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鼓励人员参加各类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及时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念[4]。结合模拟演练、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和处理水平。
(二)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配备充足的洗手设备、消毒设备,改善室内的通风换气设施。室外活动场地需配备安全可靠、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乐设施,并确保其定期维护和检查,避免安全隐患。配置高质量的烹饪设备、餐具消毒设备等,以保障幼儿饮食的安全与健康。还要注重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设置合理的分类垃圾桶,确保垃圾能够及时、妥善地处理。
(三)强化膳食管理力度
建立专业的膳食管理团队,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膳食营养知识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制定膳食计划,严格按照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搭配各类食物。加强食材采购管理,严格筛选可靠的供应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安全性和高品质。在烹饪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制作的安全与健康。注重膳食的多样性,创新烹饪方式和造型设计,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和接受度。
(四)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
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的健康观察和病情监测,制定详细的传染病应急预案,对托幼机构全体人员展开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日常的消毒清洁制度,强化入园晨检制度,对有可疑症状的幼儿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和进一步诊断。加强与卫生防疫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家长及教职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结论与展望
综合来看,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与进步,但依然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托幼机构还需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持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致力于为幼儿营造出更加健康、安全且适宜成长的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正林. 托幼机构卫生标准与卫生管理制度现状 [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 (11): 1738-1742.
[2]宫相君,彭磊,刘阳. 徐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调查 [J]. 中国校医, 2020, 34 (11): 868-869+880.
[3]黄敏园. 应用PDCA循环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质量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 (15): 3-6.
[4]陈春晓,郑文,袁疆红,等. 盐城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及运行现状调查 [J]. 江苏预防医学, 2020, 31 (02): 222-223+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