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影响因素
正文
一、医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影响因素的问题
(一)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不清、重视不够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一年后方才能参加,考试时间相对而言比较紧张,学生未能充分了解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考试内容、难度以及未能通过考试后可能出现的职业发展压力;二是医学院学生在刚刚进入到医学院后在学习上略有不适应,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导致其对于自身专业程度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将学习目标转化为自身学习驱动力,同时过于关注眼前的考试及学业成绩,而忽视针对自身的长远职业规划;学生自身在尚未进入临床实习或工作前,不能深刻体会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在求职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学校及教师也未曾强调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1]。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医学专业类考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不清、重视不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
(二)考试难度、考试范围的广泛性和深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试难度大且考试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医学法规法律、临床生理、生化、病理药理、免疫、临床学科、内外妇儿、心理学、医学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伴随着社会发展其考试难度逐年递增,医学专业类考生在考试时需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同时其题量庞大,考试题目数量较多,约有600多道题,医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强调医学生的答题速度及准确性。况且临床执业医师证书作为工作能力的凭证,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类考生参加到考试中去。
就历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来看,整体通过率相对稳定却并不是很高,证明该考试对于医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高标准、严要求。受教育资源、培训质量以及考生个人素质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通过率也存在差异。
(三)个人综合素质
就现实情况而言,医学专业类考生个人综合素养表现相对不足。部分医学生缺乏崇高的信仰追求,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考生需要在模拟临床环境中,展示其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解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
(四)备考方式与学习方法
部分医学生在备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时,缺乏合理清晰的备考企划,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学习重点不突出,往往导致在某些章节花费过多的时间而忽视其他考试内容,影响整体复习效果;备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需具备大量知识点,若是缺乏系统性复习方式,知识点之间自然会缺乏关联,理论知识框架架构不完整。如此医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影响,容易出现思路不清晰且难以完整作答的情况;此外个人学习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备考途中应当根据个人自身情况,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复习,然而部分医学生忽视这点,盲目跟从他人导致未能及时加强自身薄弱环节,考试时遇到则难以影响(什么意思)。
(五)考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适应能力不强,临床实践能力欠缺
考生在进行临床实习时考核落实不到位,教研室未能完全尽到责任,对于医学生的实习出科考核不充实,单纯采用理论性知识考核的方式去考核学生,大多数情况下会提前给出考试答案让考生去背诵,缺乏对于临床知识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在基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基层条件差,每天只能接触一些最常规的病例和最简单的设备,缺乏培训机会、考生年龄偏大、缺乏系统的复习备考时间、信息相对闭塞、缺乏有效的学习氛围,使得乡镇卫生院医生在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时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医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提升对策
(一)提高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与重视
提升医学专业类考生对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与重视程度,是保障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医学院应定期举办讲座及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分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了解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同时制作海报、手册等宣传材料,介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信息,方便学生查阅;医学院应当及时增设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将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及实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定期组织模拟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引导学生体验考试氛围,了解自身备考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此外医学院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为之后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激发学生学习、考试积极性,医学院针对在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学金奖励,同时广泛宣传在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毕业生,树立榜样[3]。
(二)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临床专业医学生想要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首要任务便是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在准备考试前,医学生应该明确了解考试要求及目标,即通过考试官网查询考试要求、大纲、考试形式以及分值分布等,参考自身情况确定希望达到的分数,针对性制定学习计划;在制定总体学习规划时,医学生可根据考试时间与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备考时间,将整个备考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时间分配;根据总体学习规划,将每日学习时间细化到具体的学习任务上,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做到学习效率最大化;备考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在备考时主义及时收集分析自身学习情况,关注考试动态和最新政策,从而调整备考策略及方向。
(三)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稍有偏颇也是远远不能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手术的基础,也是衡量医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实践操作,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疾病本质,准确判断出患者病情,从而进行有效治疗[4]。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时医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下接触各类疾病及患者,运用理论知识诊断、治疗患者,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日常模拟训练也是有效提升医学生时间操作能力的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临床手术场景,医学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重复练习,便于其理解和掌握操作流程及技巧。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时,导师应根据医学生个人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指导及实践建议,帮助特闷发现并改正错误,提升专业操作水平。
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离不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医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应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外临床思维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察点,通过实践训练及模拟考试等,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尝试从患者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寻找优秀的辅导资源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实践技能和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部分强调考生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经验,而综合笔试则侧重于对于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与运用。就历年考试数据而言,实践技能部分通过率相对较高,约有60-70%,而综合笔试由于内容广泛且难度大,通过率只有30%左右。因此考生要自行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及要求,方便针对性寻找辅导资源。
目前市场上开展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的机构有很多,但良莠不齐,考生在选择辅导机构时要重点关注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以及口碑等。部分知名辅导机构如医学教育网等机构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能够听过全面且系统的辅导服务[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上学习平台为医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上述平台一般涵盖有视频教程、在线直播以及题库练习等功能,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性学习。线上学习平台互动性强、学习进度可视,有助于提升考生学习效率。遇到困难的理论知识点,考生可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起咨询他人。此外为更好地适应考试环境及检验自身学习成果,考生可以选择性参加辅导机构提供的模拟考试服务。模拟考试能有效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及形式,提升应考能力,以求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五)增强学生考试的应试能力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察的是医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医学生应当保证自身掌握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等核心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教师应定期开展测验,及时发现医学生的知识段盘,针对性进行辅导及补充。除基础知识的储备外,学习方法及应试技巧也是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辅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掌握高效记忆理论知识的方法。通过模拟考试及实践演练,引导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尝试在有限时间内发挥出自身最佳水平。
医学生在面对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时,心理压力往往过大,因此医学生心理素质也是影响考试合格与否的重要因素。院校及教师应当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态、缓解压力,树立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模拟考试等活动逐渐适应考试环境,避免考试时的紧张、焦虑情绪。
针对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点及要求,制定合理的应试策略以帮助医学生通过该考试。一是要明确考试内容及形式,了解考试重难点。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及时获取学习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讲解试卷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出指导建议。通过反馈即调整,逐渐提高医学生应试能力和成绩水平。
结语
我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中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本科院校逐渐注重起自身学科建设工作。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开始通过率是实现我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标准。本文首要分析我国本科医学院校在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不清、考试难度大且考试范围广泛、个人综合素质不足、备考方式与学习方法不当以及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适应能力不强,临床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性提出提高学生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知与重视、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寻找优秀的辅导资源以及增强学生考试的应试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占鳌,裴艳琴,吴宏辉,等.基于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探索外科学教学新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04):73-76.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8):27-31.
[3]龚学全,李访斌,党治军.提高基层医院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137-138.
[4]侯静姝,贺春香,冯金晶.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研究——成绩分析与策略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139-140.
[5]曹天姝,曲巍.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对策[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0(06):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