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药学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中耳炎;地塞米松;氧氟沙星;效果
正文
中耳炎是一种耳部感染疾病,涉及到中耳腔的炎症反应,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的感染,或是上呼吸道感染等[1-2]。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以及有时伴有流出物。在细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氧氟沙星滴耳液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对许多引起中耳炎的细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然而,单纯的抗生素治疗不足以解决伴随的炎症反应和减轻患者的症状,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控制耳内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3]。本研究对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于医院治疗的40位中耳炎患者均等地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别,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包含20位患者。在对照组中,有9位男性和11位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从22岁至59岁,平均年龄为(41.69±4.90)岁;患耳为左侧10例、右侧10例。观察组由12位男性和8位女性构成;年龄区间为20岁到60岁,平均年龄为(40.50±4.11)岁;左侧患耳有11例,右侧患耳有9例。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资料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2012)》中所明确的诊断准则;②仅有一只患耳。
排除标准:①在过去的两周内已经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的治疗且未中止用药[4];②存在鼓膜穿孔的情形;③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有过敏反应,或有易过敏的体质。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了局部滴耳剂治疗以减轻耳痛,必要时辅以解热镇痛药物进一步缓解疼痛感,强化日常护理措施,特别避免耳朵接触水分。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由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氧氟沙星滴耳液(国药准字H20083329,规格:5ml:15mg),在处理伴有脓性分泌物的外耳道感染时,首先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的分泌物。具体治疗方法为:患者需保持头侧位,确保患耳朝上,随后将3至5滴药物滴入耳道内,每天2至3次。每次滴药后,患者需维持原有姿势5分钟,以确保药物与耳道充分接触,持续治疗周期为两周。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了联合治疗方案,即氧氟沙星滴耳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55,规格:1mL:5mg)混合使用。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的清除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将5mL氧氟沙星滴耳液与半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后使用,同样按照3至5滴/次,2至3次/d的频率滴耳,并在每次滴药后保持头部侧位5分钟,以促进药物与耳道的充分接触,连续治疗周期亦为两周。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当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且症状评分下降率达到或超过90%时,该治疗效果被认定为临床治愈。若症状和体征出现显著改善,且症状评分下降率介于70%至小于90%之间,则被视为显效。如果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且症状评分下降率在50%至小于70%的范围内,那么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有效。相反,如果症状和体征未得到明显缓解,且症状评分下降率低于50%,则认为治疗无效。②症状和体征评分,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好。③耳积液中炎症因子。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例(%)]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临床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对照组 | 20 | 5 | 4 | 6 | 5 | 15(75.00) |
观察组 | 20 | 10 | 5 | 4 | 1 | 19(95.00) |
X2 | - | - | - | - | - | 5.075 |
p | - | - | - | - | - | <0.05 |
2.2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各项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x ±s)
组别 | 耳痛 | 发热 | 听力下降 | 鼓膜充血 | 鼓室内分泌物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20) | 2.11±0.63 | 0.58±0.13 | 1.89±0.52 | 0.50±0.03 | 1.39±0.31 | 0.65±0.15 | 1.57±0.49 | 0.51±0.15 | 1.59±0.39 | 0.53±0.17 | ||||
观察组(n=20) | 2.13±0.52 | 0.28±0.11 | 1.93±0.53 | 0.31±0.08 | 1.45±0.25 | 0.41±0.07 | 1.52±0.52 | 0.30±0.13 | 1.63±0.40 | 0.25±0.10 | ||||
t | 0.164 | 11.818 | 0.361 | 14.918 | 1.011 | 9.726 | 0.469 | 7.097 | 0.480 | 9.523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患者耳积液中炎症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耳积液中IL-1β、IL-8、IL-10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耳积液中炎症因子比较(pg/mL,x ±s)
组别 | IL-1β | IL-8 | IL-10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20) | 102.09±7.52 | 93.12±4.08 | 70.66±5.98 | 43.25±6.08 | 11.12±1.02 | 9.68±1.01 | |||
观察组(n=20) | 101.25±7.13 | 80.02±3.12 | 71.25±5.73 | 10.52±5.13 | 11.02±1.12 | 8.02±1.03 | |||
t | 0.544 | 17.109 | 0.478 | 27.600 | 0.445 | 7.719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头晕 | 恶心 | 耳痛 | 总发生 |
对照组 | 20 | 1 | 1 | 0 | 2(10.00) |
观察组 | 20 | 1 | 1 | 1 | 3(15.00) |
X2 | - | - | - | - | 0.000 |
p | - | - | - | - | >0.05 |
3.讨论
中耳炎是指中耳部位的感染或炎症,通常涉及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等区域的炎症反应。根据病程、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中耳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病程来分,中耳炎通常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中耳炎发展迅速,常在感染后几天内出现症状,而慢性中耳炎则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中耳感染,其症状和体征可能较为隐匿[5-6]。急性中耳炎可以根据病原和严重程度再进行分类。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其中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中耳炎伴有较重的症状,如剧烈的耳痛、发热以及听力下降。细菌性急性中耳炎在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7-8]。相反,病毒性急性中耳炎则更多依靠症状治疗,因为大多数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能够自愈。在慢性中耳炎中,又可以分为不伴穿孔的慢性非穿孔性中耳炎和伴有鼓膜穿孔的慢性穿孔性中耳炎。慢性非穿孔性中耳炎表现为持续性的中耳乳突黏膜炎症,但没有鼓膜穿孔;这种情况下,患者会经历听力下降和耳内压力感。而慢性穿孔性中耳炎则通常涉及鼓膜的穿孔,常见于反复急性中耳炎后遗留的问题,可导致持续或间歇性的耳部分泌物流出,且有听力受损的风险[9]。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中耳炎称为胆脂瘤型中耳炎,这种类型的中耳炎特征是在中耳、上鼓室、乳突或岩尖部位产生角蛋白和皮肤碎屑堆积所致的囊袋状结构。胆脂瘤有可能侵蚀邻近的骨质,对内耳结构造成损害,因此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除了以上分类,中耳炎还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种。化脓性中耳炎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征是中耳区有脓性分泌物积聚;而非化脓性中耳炎,也被称为浆液性中耳炎,其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液,但无明显的脓细胞[10-11]。氧氟沙星具有很好的抗细菌活性,可以针对中耳炎中的细菌感染提供良好治疗,限制感染的扩散并减轻炎症。地塞米松则是一种长效的糖皮质类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红肿、疼痛等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12]。联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针对中耳炎的病原体进行干预,还可以在病理生理层面上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和体征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均显示出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这表明氧氟沙星和地塞米松的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减轻炎症及相关症状,耳积液中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 和白细胞介素-10 的水平在治疗后都有所下降。观察组中这些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反映了更好的抗炎效果及更有效的免疫应答调节。在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上,两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加入地塞米松到治疗中,未增加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说明了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13]。
综上所述,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治疗中耳炎方面,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炎症介质水平,而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这种联合治疗策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小华,向龙春,陈永让,等.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4, 22 (15): 128-131.
[2]宋云红,崔学英. 地塞米松联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外医疗, 2024, 43 (13): 81-84.
[3]史波,张云飞.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4, 31 (04): 43-45+49.
[4]李婉婉,项明峰,崔亭亭. 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 [J]. 吉林医学, 2024, 45 (04): 915-917.
[5]吴胜杰.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 8 (01): 47-49.
[6]钟锦群. 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3, 34 (22): 3380-3382.
[7]毕冠芳.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3, 38 (06): 74-76.
[8]尚天骄. 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地塞米松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3, 38 (06): 93-96.
[9]杨亚辉. 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药学分析 [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3, 38 (04): 90-92+33.
[10]高华,李伟,王万俊.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应用观察 [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3, 31 (02): 81-84.
[11]陈文琼.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 23 (01): 36-38+53.
[12]程永山.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 (16): 31-34.
[13]李春敏. 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对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1, 38 (S2): 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