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用于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针吸细胞学检查;检出率
正文
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极少数患者进展为甲状腺癌症[1]。近年来,在医学发展的基础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显著提升。数据研究显示,疾病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约为5%-8%,女性相对较多[2]。研究发现,疾病发生与家族史、有辐射暴露史有关,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体重增加、发冷、睑结膜水肿、嗜睡、颈部疼痛等,若疾病发生后未及时实施治疗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包括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临床需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以100例患者为例,对针吸细胞学检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甲状腺结节选取时间为2022年01月-2023年12月,对针吸细胞学检查价值进行评估。受检者一般资料显示:年龄20-76(43.17±2.20)岁;男/女=48/52。
1.2方法
针吸细胞学检查:引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随后实施局麻,保持颈部部位充分暴露,医生右手持注射器、左手固定结节区域,刺入甲状腺结节中心部分,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避开血管、神经部位,通过负压,从各个方向进行6-10次提插后,拔出穿刺针,及时将穿刺的细胞涂到载玻片上,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剩余液体放入试剂盒中,相关操作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针吸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病理学对比的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分析经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描述形式分别为n(%)、(±s),采取χ2、t检验,当P<0.05,比较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 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10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为83.00%、乳头状癌为14.00%、可疑乳头状癌为2.00%、无法诊断或不满意为1.00%。
表1 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诊断结果 | 例数 | 占比 |
良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结节20例、甲状腺囊肿63例) | 83 | 83.00% |
乳头状癌 | 14 | 14.00% |
可疑乳头状癌 | 2 | 2.00% |
无法诊断或不满意 | 1 | 1.00% |
2.2 针吸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病理学对比: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可疑乳头癌和乳头状癌、炎性病变及良性结节、甲状腺囊肿符合率分别为100.00%、90.00%、95.24%。
表2 针吸细胞学检查与术后病理学对比
诊断结果 | 例数 | 术后病理 | 符合率 |
甲状腺囊肿 | 63 | 60 | 95.24% |
炎性病变及良性结节 | 20 | 18 | 90.00% |
可疑乳头癌和乳头状癌 | 16 | 16 | 100.00% |
无法诊断 | 1 | 0 | - |
3讨论
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的一种离散病变,一般情况下,通过成像可以观察到正常甲状腺、结节之间的组织学差异。研究显示,疾病发生率较高,且男性患者发生率低于女性甲。从性别上看,女性多为血瘀气滞,男性多表现为痰湿湿热,上述表现与体质差异存在直接相关关系[4]。发病时,患者可能有单个或多个甲状腺结节,其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在体检中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延误疾病最佳治疗时间,预后差。因此,应加大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筛查力度,重点关注有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女性患者,以便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针吸细胞学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能够有效诊断病变,对后续治疗的指导价值高。
本文分析显示,针吸细胞学检查显示无法诊断或不满意为1.00%,可疑乳头状癌为2.00%,乳头状癌为14.00%,良性病变为83.00%;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甲状腺囊肿符合率为95.24%、甲状腺炎性病变及良性结节符合率为90.00%、可疑乳头癌和乳头状癌符合率为100.00%。其原因为: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安全性较高,作为一项微创性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甲状腺血供丰富,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其常见并发数为出血。有研究显示,在疾病诊断中,需对患者病史状况进行分析,进行甲状腺触诊检查,结合甲状腺超声,确保穿刺区域的大小、取材种类、位置,穿刺时动作轻柔、快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5]。
综上所述,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后续针对性治疗的实施有积极意义,可加以推广及应用,进而更好的指导后续诊断及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路路,田智丹,王粮,等.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中TROP-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2):223-226.
[2]张娜,闫凤芝,李娅,等.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引导下针吸技术在甲状腺C-TIRADS 4a类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3,39(9):1066-1069.
[3]张永生,高萍,张立平,等. 巴氏染色联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在甲状腺穿刺液基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85-89.
[4]梁江志儒. 细针吸取细胞学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在细针穿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64):194-195.
[5]闫永鑫,徐宁,王国凤. 甲状腺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标本中miR-221与miR-222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0):3731-3735.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吴文娟,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8.10.18籍贯:内蒙古学历:本科,毕业院校:内蒙古医科大学,现有职称:中级检验师,科室:病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