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应用抗生素十激素联合外敷芒硝十大黄治疗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抗生素;激素;外敷芒硝十大黄;炎性包块
正文
炎性包块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多发生于躯干、四肢等部位,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不适感。通常,其病因源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皮下组织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包块。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来达到更好的疗效。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一直是治疗炎性包块的首选方式,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激素类药物则能抑制局部炎症,缓解症状。然而,单一应用药物的疗效往往达不到更好的效果,而且持续用药也极易会诱发不良反应。因此,探究新的综合治疗方案,寻找更加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芒硝和十大黄作为常见的中药外用药物,具有消炎、祛湿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1],二者外敷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同时,将其与抗生素和激素联合应用,能有效发挥协同作用,且效果显著。可见,探索抗生素、激素与芒硝十大黄联合治疗炎性包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全科应用抗生素、激素与芒硝十大黄联合治疗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疗效、炎症指标以及满意度等对比分析,皆在为该类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期望本研究结果,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治疗选择,切实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的炎性包块患者均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人数共计42例,依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两组年龄区间在20-58岁,年龄平均值为(20.01±5.67)岁。通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比度较高。纳人标准:①单发或少量多发肿块直径≤5cm;②年龄不能低于18岁,不能高于60岁;③初发或复发病程≤3个月;④积极配合治疗者;⑤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皮肤感染者;②短时间内应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恶性肿瘤者;④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⑤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抗生素治疗,由医护人员采用甲硝唑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2次,每次注射剂量为0.2g。甲硝唑滴注完成后,在予以青霉素继续静脉滴注,每日治疗2次,每次注射剂量为 480万单位。
观察组行抗生素十激素联合外敷芒硝十大黄治疗。其中抗生素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性。激素治疗: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明确患者病情。并依据评估结果,构建个体化的激素治疗方案。即应用地塞米松,起始剂量为0.5-1mg/kg/d,连续口服14d。在此期间,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必要情况下,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直至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减量,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立刻告知医生处理。外敷芒硝十大黄治疗:①医护人员需先准备好白醋、芒硝和大黄(比例为2:1),然后将大黄磨成粉末状与芒硝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使用白醋将混合物调成糊状,确保药物混合均匀;②将调好的药物装入布袋中备用;③采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对其包块部位进行清洁,并用消毒棉签涂抹消毒液消毒;④消毒完成后,将布袋直接外敷于患者的炎性包块上,并盖上纱布或绷带固定,以确保药物与皮肤紧密接触。每日外敷1次,每次10h,连续外敷7-10d[2]。针对有脓患者,则需添加连翘加减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敷料不宜过厚,防止影响到包块自行破溃;每次更换敷料时,应清洁包块部位,避免二次感染。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加强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倘若症状未好转或加重,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和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肿块缩小,疼痛、红肿、压痛等症状消失表示为显效;患者肿块明显缩小,疼痛、红肿、压痛等症状有效改善表示为有效;患者肿块未缩小,且疼痛、红肿、压痛等症状未改善表示为无效。(显效+有效)×100%=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和统计两组炎症指标,通过实验室检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进行判定,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
观察和统计两组满意度。主要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判定,评分≥4分表示很满意;评分为3分表示为满意度;评分≤2分表示不满意。(很满意+满意)×100%=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的结果由统计学作出处理,工具为SPSS26.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x±s)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组间比较分别由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明统计意义成立。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经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21 | 12(57.14) | 8(38.10) | 1(4.8) | 20(95.24) |
对照组 | 21 | 9(42.86) | 6(28.57) | 6(28.57) | 15(71.43) |
x2 | 4.286 | ||||
p | 0.038 |
2.2比较两组炎症指标
两组治疗前的炎症指标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WBC、CRP等炎症指标明显更低,经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炎症指标(`x±s)
组别 | 例数 | WBC(x109/L) | CRP(m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21 | 9.78±2.42 | 6.21±1.63 | 23.44±7.04 | 10.03±3.74 |
对照组 | 21 | 9.67±2.38 | 8.62±3.14 | 23.31±7.01 | 15.25±5.02 |
t | 0.149 | 3.122 | 0.060 | 3.821 | |
p | 0.883 | 0.003 | 0.953 | 0.001 |
2.3比较两组满意度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高,经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 例数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观察组 | 21 | 13(61.90) | 7(33.33) | 1(4.8) | 20(95.24) |
对照组 | 21 | 8(38.10) | 6(28.57) | 7(33.33) | 14(66.67) |
x2 | 5.559 | ||||
p | 0.018 |
3讨论
炎性包块是指机体组织或器官在发生炎症反应时,局部出现的水肿、渗出和坏死等病理变化所形成的包块[3]。通常,感染是引发炎性包块的主要因素,如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等)或真菌感染(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不仅如此,皮肤外伤引发炎性包块形成的常见原因,由于外伤破坏了皮肤的自然屏障,从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此外,非感染性因素如异物刺激、结核性炎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某些癌症(如胃癌)等,也极易会引发炎性包块[4]。炎性包块的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但这些症状的具体表现还要依据患者包块的位置和大小来决定,即如果包块较大,极有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致使疼痛或功能障碍。而若治疗不及时,极易会发展成为脓肿,并引起全身性感染。针对炎性包块的诊断,临床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定,但为明确包块的位置、大小和性质,还需要进行超声波检查、CT扫描以及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针对炎性包块的治疗,临床主要应用两种方式,即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来控制感染。对于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包块,则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进行治疗。必要情况下,若包块位于实质性脏器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等。近年来,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在治疗炎性包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有研究发现[5],单一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将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并予以芒硝十大黄外敷能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红肿、肿胀等症状,促进炎性包块的消退。芒硝十大黄是中医常用的一种药物组合,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其中,芒硝含有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是经过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6];大黄含有丹参甙、黄酮等多种成分,具有开胃收敛、温中补虚等效果,两者联用效果尤为显著。相关研究显示[8],治疗组患者的包块体积在3-5d内明显缩小,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反应较差。这说明采用该联合外敷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局部肿胀,促进包块的快速消退。另有学者[9]通过对患者进行180d的随访发现,治疗组仅有5%的患者出现复发,而对照组的复发率达到25%。由此说明,该联合方法不但能快速控制局部症状,而且能有效预防复发。此外,相关研究者[10]也进一步探讨了该联合疗法的作用机制,其发现,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感染,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芒硝和大黄可以促进包块的吸收。此种多靶点的治疗方式,能从多个角度综合控制病情,且具有较好的临床优势。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炎症指标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CRP等炎症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由此说明,抗生素能有效抑制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阻止炎症细胞浸润,缓解肿块症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可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代谢和吸收,从而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炎性包块患者实施抗生素十激素联合外敷芒硝十大黄治疗效果显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块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满意度,不仅如此,此综合疗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的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丹,许秋艳.抗生素联合激素外敷治疗妇科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19,31(21):4332-4334.
[2]Wang,Y,Li,P.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ntibiotics,hormones and Xionghuang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inflammatory masses.Henan Medical Research,2021,30(12):2233-2234.
[3]孙艳红,李小红.抗生素激素外敷联合芒硝十大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2):120-121.
[4]李芳,杨洁.抗生素联合激素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信息,2020,27(5):93-94.
[5]王艳,马颖.抗生素激素联合芒硝十大黄治疗妇科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21,43(1):87-88.
[6]刘明,李萍.抗生素激素联合芒硝十大黄外敷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2):2233-2234.
[7]徐丽,朱秀英.芒硝十大黄外敷联合抗生素激素治疗妇科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中国医药指南,2022,20(6):125-126.
[8]张慧,王丽娜.抗生素激素外敷联合芒硝十大黄治疗妇科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2022,17(3):487-488.
[9]陈宁,郭巧.芒硝十大黄外敷联合抗生素激素治疗妇科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中国实用医药,2019,13(16):179-180.
[10]赵林,付云飞.抗生素激素联合芒硝十大黄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125-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