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强调前瞻性护理思维对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脑梗死(CI);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前瞻性护理思维;并发症发生率
正文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持续发展,我国重症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在此背景下,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与新型护理管理理念也大力投入ICU病房,使之为CI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先进、科学的医疗服务。而鉴于CI的高风险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常面临诸多因素的困扰,肺部感染便是其中之一,因CI患者患病后需长期卧床,且疾病会干扰脑部神经控制功能,此背景下极易因吞咽、咳嗽反射减弱、留置导管等情况而并发肺部感染,以极大提升临床病死率,不利于整体恢复,故强化ICU护理指导,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前瞻性思维是关键一环[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ICU病房内60例C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完善检查,符合《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中有关判定标准,并依据红蓝双色球随机分组原则划分至A组(30例)及B组(30例)。A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58.02±2.14)岁;B组:男女比例20:10,年龄(57.79±2.25)岁。以上数值均经t检验系统分析,组间计算结果无明显偏差(P>0.05)。
1.2方法
为A组、B组患者拟定常规ICU护理计划,并将前瞻性护理思维用于B组患者护理活动中,措施概括如下:
①由N2级护理人员负责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倘若患者该指标浓度<93%,需及时以鼻导管进行低流量氧气吸入,而未合并缺氧问题的患者,则不建议进行吸氧,应以协助排痰为主。即间隔2h协助翻身1次,并向其示范正确的深呼吸训练及咳嗽方式,定期叩背,如患者意识模糊,难以掌握叩背强度,护理人员可选择毛毯、被褥等置于患者背部再行叩背,必要时配合气道湿化处理或使用排痰仪。吸痰作为气道管理的重要一环,为免损伤气道,吸痰时间不可超过15s,且合理调整吸痰负压,配合高浓度吸氧。
②结合患者之间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体位,通常急性期CI患者最好保持伴侧卧位,期间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并以无菌纱布充分浸泡氯已定溶液后每日擦拭患者口腔。在此基础上,为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与严谨性,护理人员可在医师、护士长的带领下确定风险预警等级,围绕意识状态、基础性疾病等指标将患者划分至低危组(风险标识为绿色)、中危组(风险标识为黄色)及高危组(风险标识为红色),并对应性调整护理计划。以高危组患者为例,该组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病情进展迅速,有高度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风险,故要求N2、N3级护理人员为其进行护理,并每间隔30min评分1次。
③注重患者多方面的护理需求,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必要的情绪支持工作,多询问其主观感受,尽量满足其护理需求,围绕疾病拟定对应的健教计划,尽可能改善其身心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率总和[统计并对比肺部感染、压疮、ICU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总和];②卒中量表测定结果[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作为判定依据,围绕意识水平、语言能力、脑神经功能、垂直眼运动等指标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42分,被试者总分越高,代表其因卒中所致神经受损问题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6.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Excel卡方检验系统、t检验系统分析,B组患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总和及NIHSS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和及NIHSS评分对比((%),)
组别 | 肺部感染 (%) | ICU综合征 (%) | 压疮/其他 (%) | 发生率总和 (%) | 护理后 NIHSS评分 |
A组(n=30) | 3(10%) | 1(3.33%) | 3(10%) | 7(23.33%) | 6.12±1.74 |
B组(n=30) | 1(3.33%) | 0(0%) | 1(3.33%) | 2(6.67%) | 4.14±0.89 |
t/χ2 | 3.576 | 3.386 | 3.576 | 10.885 | 5.549 |
P | 0.059 | 0.066 | 0.059 | 0.001 | 0.001 |
3讨论
因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局部呈现坏死、软化病理改变即CI,这也是造成国民死亡的首要因素,像基础疾病长期控制不当、高龄等因素可显著增加CI的发病风险,并参与了疾病进展。有关数据表明,全球范围内,CI每年新发病例数可超过1300万,而我国占40%左右,除高发病率以外,高度致死致残率同样是棘手问题,随着国内学者对CI的深入研究,疾病管理工作也愈发成熟,但CI急性期内仍具备5%-15%的病死率,有患者虽积极治疗后得以存活,往往也会因吞咽障碍、偏瘫等后遗症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丧失[2-3]。近年来,临床针对CI的治疗方案愈发多元化,医生可参考患者多方面的情况选择手术、介入等治疗方案,但鉴于其风险性高,也需送入ICU病房进一步监护评估,确保病情出现变化时,患者可及时得到专业、优质、严谨的医疗干预。
前瞻性护理常用于ICU、急诊、消毒供应室等高风险部门,这类超前性护理思维以预防为主,干预处理为辅,即护理人员在面对不同群体时,利用护理程序完成多元化的护理评估,意在识别、评估该例患者开展治疗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并发症风险、跌倒坠床或走失风险、管道脱落风险、护患冲突风险等等,随后针对性调整当前的护理计划,助于规避以上风险因素,充分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4]。为此,本研究以前瞻性护理思维用于B组患者护理活动中,经对比,该组患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和仅为6.67%,NIHSS评分也低于A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明显,可见其用于ICU医疗活动中适用性更强。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思维有利于规避ICU病房CI患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
[1]范妮妮,成翔,张锦,等.基于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163-165.
[2]孙汉,张嫚.急性脑梗死诱发肺部感染的风险模型构建及对护理策略的指导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2):127-129.
[3]黄晓璐.前瞻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6):1344-1347.
[4]王文月,赵丽莉.前瞻性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防治作用[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02):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