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该如何合理使用中医药治疗?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蒋建军

桂林市资源县人民医院 5414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上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多发生在腰4~5、腰5~1,也可发生在腰椎两侧或单侧。目前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往往有较大的风险,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如何合理地使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呢?

1 内服药物

1)中药汤剂: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病情,可加入一些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通络的药物。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汤:当归、赤芍、川芎、牛膝、熟地、白芍、桃仁、红花各10g,制乳香6g,没药6g,苏木8g,甘草6g。一般用药3剂后腰腿疼痛即可缓解。

2)中药贴剂:常用的贴剂有膏药和药酒。膏药一般选用乳香、没药、五灵脂、苏木等活血化瘀的药物。药酒则多选用黄酒或白酒。现代研究表明,膏药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还能增强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的营养。

口服药以补肾强腰为主,如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外用药以活血散瘀为主,如扶正消积胶囊和舒筋活血丸等。中药外用贴剂主要是膏药和药酒,其中膏药多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乳香、没药、苏木等;药酒则以活血通络为主,如三蛇酒、三七酒等。外用贴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

3)中成药注射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有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有利于减轻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腰痛宁胶囊腰痛宁注射液等。腰痛宁胶囊为纯中药制剂,由川芎、白芷、威灵仙等十多味中药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痛、抗炎、抗病毒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腰痛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该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4)其他中成药: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此类症状与肝肾不足有关。因此治疗时可以选用中成药来补益肝肾,如舒筋通络胶囊补肾阳胶囊等。中药汤剂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应注意胃肠道反应。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长期服用中药汤剂还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而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在使用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另外中药内服还具有其他作用: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根营养和代谢;止痛等作用。因此在应用中药内服时还应注意药物的配伍和剂量。

2 针灸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认可,并且应用广泛。针灸具有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但其在缓解疼痛方面的作用却被严重低估。研究发现,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评分的影响优于传统疼痛治疗(如口服镇痛药物)。针刺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肉痉挛,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有电针、耳针、火针、温针、埋线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神经纤维及相关组织,达到止痛、消炎、解除痉挛的目的。但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低,耳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而埋线疗法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此外,针灸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一项针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接受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发现电针联合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常规针灸治疗。

与传统中医理论相比,针灸具有很多优势:

1)针灸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药物,避免了药物对机体造成损伤;

2)针灸治疗可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不需要通过肠胃等消化器官进行吸收;

3)针灸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针灸成为了一种绿色疗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中医疗法,不能代替药物治疗。若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等情况时要慎用针灸。

2.1耳针

耳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针刺,临床上常用于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耳针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缓解疼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整神经、肌肉功能,从而达到改善腰痛的目的。

一项针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耳针治疗组与常规组相比疼痛评分降低、临床疗效更好。

耳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耳穴放血法、耳穴埋药法、耳穴点刺、耳穴电针法等。研究发现,耳穴放血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症状,对腰椎活动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然而,耳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验证。

2.2火针

火针是一种将药物制成针尖大小的药物,然后在燃烧后进行针刺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患病部位进行火的刺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研究发现,火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并且对腰痛缓解作用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与针刺相比,火针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程度的影响较小。

当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症状时,可以先进行针灸治疗,再选择火针。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腰部疼痛症状,缩短疗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针灸方法和针刺手法。

由于火本身具有温热性,因此火针主要适用于以虚寒为主的腰痛。如果患者为肾阳虚或寒凝血瘀型腰痛,则不适宜采用火针疗法治疗。

此外,火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若患者属于急性发作期或严重关节疼痛、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慎用火针疗法;

2)对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用火针疗法;

3)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注意避风保暖;

4)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先对穴位进行按摩或艾灸;

5)在进行针灸治疗后应注意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

2.3温针

温针是一种通过将针具加热后进行刺激的针灸方法,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

温针与电针不同,其主要通过针刺,在穴位上产生温热感,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作用。

温针主要分为闪针温针、循经温针。闪针温针是将针刺入穴位后,缓慢摇动针柄,使针尖产生温热感;走针温针是在进针后向穴位周围缓慢捻转,使局部产生温热感;循经温针是在进针后将针体缓慢移动至目标部位进行温和捻转,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研究显示,采用闪针温针联合常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灸治疗。因此建议在进行闪针温针的同时,联合常规针灸治疗,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在进行闪针温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严格按照《针灸穴位速查》所记载的穴位进行施治。

2)对体质较虚弱、容易过敏者慎用闪针温针。

3)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选取适当穴位,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

4)闪针温针灸时应注意避开血管、神经、皮肤等敏感部位。

5)当患者出现晕灸情况时应立即停灸。晕灸属于特殊情况,对于晕灸者要进行及时救治。如有晕灸反应,患者应平卧休息,并保持安静、避风保暖。出现晕灸者可以饮用生姜水、红糖水、热姜汤等饮料或热饮以缓解晕灸反应;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缓解症状,如深呼吸、闭目按摩或头颈部肌肉放松等;同时应及时就诊,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或急救措施。

3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调理气血,促进椎间盘的新陈代谢和髓核的吸收、变性,从而达到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炎症的目的。

推拿手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二是通过对脊柱周围肌肉、韧带、筋膜的牵拉作用,来缓解疼痛症状。

推拿手法主要针对肌肉痉挛和筋结。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双侧大腿后侧,用另一手拇指在其髂后上棘处向下用力揉按10~20次,然后拇指放在髂前上棘处向下用力揉按10~20次;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双膝部,用双手拇指向下用力揉按5~10次,然后拇指放在患膝部的内外侧中间,沿大腿内侧向下用力揉按5~10次。

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双侧肘尖将其颈部稍微向上牵引,然后在其患侧从上至下按摩10~20次;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双足向上提起30次;然后双手分别放在患者腰臀部的两侧及腰部两侧进行按摩10~20次。最后在腰骶部作顺摩20~30次。

此外还可以通过按压或拍打的手法来缓解局部的肌肉痉挛。通常情况下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3.1按揉

1)按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在其髂后上棘处轻轻按压,另一手拇指放在其腰椎棘突两侧,其余四指放在患者腰背部。先按压再揉按,重复2~3遍。然后将拇指放在患者腰背部的骶棘肌上,其余四指放在腰背部的竖脊肌上,用力向下揉按,同时向上牵引脊柱。

2)推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放于其腰背部的骶棘肌上,另一手握住其患侧腕部,用力向下推按2~3遍。

3)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放在其腰部两侧或用手指揉按腰部的肌肉和韧带,另一手扶住患者腰部进行牵拉;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放在患者腰背部的骶棘肌、横突间和竖脊肌上;两只手交替用力揉按。同时用手指指端揉按腰部肌肉和韧带。

4)提按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固定其腰背部的腰骶部,另一只手扶住其患侧下肢的腘窝处,轻轻向上牵引其下肢;同时将患肢的脚放在地上做提拿动作。

3.2拍打

拍打和按揉虽然也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症状,但没有按摩和按压的作用强。而且按揉的手法,力度和方向很难掌握,很难达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的效果。

但是,如果能掌握好正确的拍打和按揉手法,就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痉挛。

首先,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膝关节处,另一手握拳或者用拳头抵住患者腰椎椎体棘突或骶棘肌部位进行拍打5~10次;

拍打或按揉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腰肌劳损、腰部肌肉痉挛和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在手法使用上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不可用力过重、时间过长或频率过快。

3.3提拉

适用于腰部有明显的压痛点,通过手法可使局部出现暂时的疼痛缓解。

一般用双手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腰背部的痛点,同时将患者臀部向脊柱方向牵引,并在牵引下作腰部的上下活动。

一般先牵引腰部,再做腰部活动;当牵引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可将双手置于腰背部两侧,采用手指腹轻轻按压和弹拨腰部棘突。也可以采用双拇指指腹在腰椎棘突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沿椎弓根向上下作按揉,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按揉两侧腰肌并向上提拉;也可以用双手拇指或食、中二指按压脊柱两侧的腰肌和骶棘肌,然后在牵拉下作上下移动。牵引1~2分钟后,患者即感到腰背部酸痛、麻木、腰骶部及下肢放射痛减轻或消失。休息片刻后,再重复上述动作。如患者不能忍受,可换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腰背部两侧的腰肌和骶棘肌。这种手法适用于疼痛症状明显者。

4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药物煎煮后,利用蒸气、热气或药物对局部进行熏蒸、温热、熏蒸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表明,中药熏洗疗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起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患。

熏洗药物的选择以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如黄柏、大黄、白芥子各20g,桑枝60g,牛膝10g,当归尾50g,丹参30g,生地30g。以上药物煎煮后取汁约1000 mL,以其药液浸泡或熏蒸局部患处。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如患者病情较重或使用时间较长时,可采用中药热熨法,如艾叶60g、生姜30g、大蒜30g加水适量煎煮后取汁约1000 mL,以蒸气熏蒸患部20 min~30 min后出汗。熏洗时须注意保暖和安全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熏洗疗法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熏洗疗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能代替手术治疗。特别是急性期患者不宜使用此疗法。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煎煮时间及次数,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对于急性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应结合其他治疗手段综合应用。

5 中药外敷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使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腰痛症状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中医认为,肾虚为本,寒湿为标。患者腰部素体肾气虚弱,寒湿之邪侵犯腰背部,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不畅、经脉不通,从而导致腰部疼痛。

外敷药物包括两方面:一是活血通络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红花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从而缓解腰部疼痛症状;二是具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的中药。

中医外敷疗法具体方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后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或者石蜡油调成膏状后外敷于腰部疼痛处,以达到活血通络、温经止痛的目的。

常用药物包括细辛、秦艽、红花、当归、鸡血藤等。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外敷疗法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且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当然,如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够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外敷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6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内治的几个重要环节

6.1温通

腰突病属于中医的滞证,滞本于寒。是气结血瘀痰凝导致的闭结不通,不通则疼痛。腰突发病的内因基础,就有虚寒而气血不和,正气不足于内,遇有风寒湿邪乘虚侵犯,则气血得寒而凝泣,运行不畅,痹阻不通。辛温药主要针对表里的风寒湿邪,使寒邪从表里得以温化宣散。寒邪得解而助气血通畅。按西医的理解,辛温药使患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病变部位血液供应。使新陈代谢旺盛,促进神经根部的水肿消失,同时也促进了肌肉功能恢复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所以祛寒是首要的根本。

6.2利水

滞证本寒,寒则水饮生。腰椎部气血阴阳失调,退行性变津血不足,营卫交换不利,血行不畅则易生水饮。腰突受压的局部炎性水肿,就有水饮和淤血的共同病机。饮淤越重,局部压力越大,利水可以达到局部泄压的作用以通畅气血化生津液。压力释放了,疼痛也自然会减轻。局部水淤热有痞结了,要设法打开它。

利水一般考虑泽泻汤为主,可辨证加萆薢防己等助肾着汤利水饮。腰突病人的饮证不是局限于局部,没有整体没有局部。尤其多见腰突病伴随高血压眩晕的很多。往往水热互见冒逆,甚至全身性体现,泽泻汤就更加符合病机。

6.3活血

活血法也是腰突治疗过程中要同时重点考虑的。腰突病局部经脉受损,气血阻滞而形成瘀滞。淤血停滞,气失宣通,可导致水饮停滞,水饮内停,气机不畅,也可导致血行淤阻,二者互相影响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互为因果。西医方面,腰突压迫周围软组织及神经根,再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及某些外因刺激,导致局部淤血,神经根内循环的静脉充血而出现神经根及其周围的炎症、水肿瘀滞。行气活血散瘀可以促进水肿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细胞营养,促进对积聚的炎性代谢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所以化瘀利水协同对治,是祛病邪同时改善腰突局部微循环的重要环节。所以利水也好,活血也好,总的方向都离不开促排泄、消瘀肿,解压。

6.4强壮

腰突患者骨质退行性变,髓核含水减少,软骨板变薄变脆,纤维环破裂,这都离不开虚损的前提。一方面,整体虚损气血不足筋骨肌肉疲劳失养,虚则易受外邪侵犯或外力损伤。另一方面,风寒湿邪或外力因素导致气血不畅,血脉不和痹阻,也加重局部营养供给不足,气血阴阳更加失衡,筋骨肌肉不养则功能退变或异常。所以在治疗腰突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正气的恢复,祛邪同时修补筋骨损伤不足。真正达到标本兼治,防止腰突病变的反复出现。没有强壮修复的治疗往往是不彻底的治疗。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