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
正文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出现了急性阻塞,心肌因缺血而坏死,造成心功能损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既往有心脏病、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不合理饮食等因素也是导致AMI的重要因素。自2002年以来,我国 AMI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1]。经皮冠脉介入(PCI)是AMI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早期应用对于改善 AMI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但其术后并发症多,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增加医疗成本,严重时还会影响预后[2]。因此,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和原因,能够为护理人员做好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提供良好的帮助[3]。
1.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X医院心内科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需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对其进行调查。其中84例患者为男性、26例患者为女性,85例患者经桡动脉、25例患者经股动脉,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53.2±6.9岁。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与AMI诊断指南[4]的诊断标准相吻合,即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标准中的两个: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变化。③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标志物含量变化规律。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自行设计了在访谈中所涉及的问题。访谈内容主要在性别、年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类型等六个方面对X医院心内科的110例PCI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1.2.2 查阅法
通过查阅相关病人的病例,再与访谈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相结合,对PCI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研究。
1.3 110位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全部病例均按199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①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未见明显的主动脉瓣膜闭合不良、冠脉栓塞、心肌病变。②患者静息态心电图有显著心肌缺血或运动试验阳性,但无其他病因可查包括各种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阻塞性肺气肿、服用洋地黄、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根据上述证据,临床上能够确认为冠心病[4]。(2)符合PCI术的适应症:①肌钙蛋白持续升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②存在糖尿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充血性心力衰歇等。③不稳定性心绞痛(非劳力性)[5]。(3)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且病情稳定。
1.3.2 病例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无自理能力、不配合者。
1.4 观察指标
1.4.1 全身表现
对并发症出现的具体状况进行密切观察。PCI术后要关注病患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出现胸痛和胸闷等问题。
1.4.2 局部表现
术后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周围有无皮下血肿、前臂有无肿胀、疼痛、手掌及手背是否肿胀、变色、术肢皮肤温度、颜色、手指末梢循环是否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是否一致。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经调查,研究人群中55岁以下患者27例(24.5%),55岁以上患者83例(75.5%),可见年龄越大患本病的风险越高。
表2.1 调查人员的性别、年龄情况
分组情况 | 人数 | 占比 | |
性别 | 男 | 84 | 76.4% |
女 | 26 | 23.6% | |
年龄 | <55 | 27 | 24.5% |
>55 | 83 | 75.5% |
2.2 PCI术后并发症类型
经调查,在110例患者中,有47例在PCI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局部出血或血肿12例(10.9%)、血压下降10例(9.09%)、心律失常8例(7.27%)、肢体血栓形成7例(6.36%)、假性动脉瘤5例(4.54%)、焦虑抑郁4例(3.63%)、冠状动脉穿孔1例(0.90%)。见表3.2。
表2.2 110例患者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类型
并发症 | 人数 | 占比 |
局部出血或血肿 | 12 | 10.9% |
血压下降 | 10 | 9.09% |
心律失常 | 8 | 7.27% |
肢体血栓形成 | 7 | 6.36% |
假性动脉瘤 | 5 | 4.54% |
焦虑抑郁 | 4 | 3.63% |
冠状动脉穿孔 | 1 | 0.90% |
3.讨论
3.1 局部出血或血肿
本次研究中,12名患者(10.9%)发生了穿刺点出血和血肿,包括2例经桡动脉患者和10名经股动脉患者。经股动脉行PCI术具有导管直径大、易于插入、成功率高等特点,但手术后需长期躺在床上,且穿刺部位易发生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3.2 血压下降
PCI手术后的降压是指体循环中的动脉压小于90/60mmHg,或者与治疗之前比较,收缩压小于30mmHg或更高。如果是高血压、年龄大、极低心功能的人,需要根据基础血压和脉压来进行诊断,从而做出早期低血压的判断。我们前期发现10个病人(9.09%)发生了低血压,其原因可能与冠脉内再灌流量不足或使用了硝酸酯类药物相关。急诊PCI患者更是如此胸痛强烈、内心焦虑、进食受限,加上情绪紧张均可引起血容量不足,产生迷走神经过度反应。
3.3 心律失常
本研究中有8例(7.27%)患者伴有心律失常,其中5例出现于术中。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接受血流重新灌注,以恢复梗死心肌区供养,此时大量钙离子输入至组织细胞中,机体陷入超负荷代谢状态,加上自由基增多,在微血管受损、白细胞的共同作用下,心肌细胞可能存在负级不均匀的情况,引起心律失常。
4.护理对策
4.1 控制出血、消除血肿
①采用输血和补充电解质等全身支持性治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②如果出现了局部血肿,可以在早上、中午和晚上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一次15分钟,在制动解除24个小时以后,一次20分钟,一日3次,对患肢进行TDP光照射。③术后将四肢伸直并固定24小时,并按压沙袋6小时。
4.2 防止血压下降
①手术前禁食不应过久,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应严格控制禁食时间。手术中出汗多、出血多、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下,应及早补充水份或少量使用降血压药物。②手术结束后,除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还需常规补液,扩容,排尿,或口服补液,以达到消除造影剂、恢复肾脏体积、维持肾脏功能的目的。
4.3 避免紧张情绪、消除焦虑
①大部分病人对术后会产生害怕、紧张和担忧的情绪,消除“术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根据病人的情况给病人讲解相关的疾病和手术处理的关键意义。②对术中操作步骤进行简要说明,要提前给相关知识进行教育。
结论
综上所述,在手术之后,关于护理方面要因人而异,将完善的临床护理路径构建出来,将健康教育也结合到里面去,临床效果非常不错,将病患接受治疗护理的顺从性得以提升,能够对病患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有效地防止,从而将病患的住院时间减少,有助于病患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于佩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78-1380.
[2]沈卫峰,张奇,张瑞岩.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析.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42(4):217-219.
[3]陈巧雅,郑春霞,谢雅莹.经股动脉介入穿刺治疗术后穿刺点的专项护理效果.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116-117.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人心脏病学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指南(2016)[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382.
[5]牛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随访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