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化斑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桃红化斑汤加减;氨甲环酸片;临床观察
正文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慢性、获得性面部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颊、前额及下颌,表现为对称分布、深浅不一、边界不清的淡褐至深褐色斑片,亚洲女性发病率高,可达30%[1]。易复发,难治愈是本病治疗的难点,也让很多患者感到焦虑、自卑,对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及时诊治可有效阻止病情发展。近年来,笔者运用桃红化斑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的黄褐斑的患者78例,均为女性。将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患者。观察组39例中,年龄25~50(37.3±3.6)岁;病程1-10(3.7±0.8)年。对照组39例患者,年龄28~56(35.5±4.7)岁;病程0.5~13(3.3±1.2)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脱失,对照组有1例脱失。
1.2纳入标准:1)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2]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证者;2)年龄18-60岁;3)就诊前1个月未使用过其他相关药物进行治疗;4)非妊娠期或哺乳期;5)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
1.3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其他类型色素斑(例如雀斑、晒斑等);2)有血栓、中风、心绞痛等严重的基础疾病者;3)依从性差,不能严格防晒,不能按时服药者;4)孕期、哺乳期或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1.4研究方法
两组均予氨甲环酸片(CMIC CMO CO.,LTD. Shizuoka Plant,国药准字HJ20160282)250mg口服,2次/日;观察组在口服氨甲环酸片时,配合桃红化斑汤:当归、熟地黄、鸡血藤、川牛膝各20g,桃仁、赤芍、红花、川芎各10g,甘草6g。随症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佛手;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脾虚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每日1剂,早晚服用。两组均治疗 12周。
1.3 评价指标
1)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评价黄褐斑严重程度[2],评分方法如下:
按黄褐斑面积、颜色深度、颜色均匀度进行定量。色素沉着面积评估分:前额、右面颊、左面颊、下颌4个区域,分别赋予30%、30%、30%、10%的权重。A代表黄褐斑累积区域面积,10%以下的部位受累计1分;10%~29%的部位受累计2分;30%~49%的部位受累计3分;50%~69%的部位受累计4分;70%~89%的部位受累计5分;90%~100%的部位受累计6分;D代表皮损色素沉着程度,从无色素沉着到重度色素沉着记0~4分;H代表皮损色素均匀一致程度,从极不均匀到完全一致分别记0-4分;前额评分=0.3×(D+H)×A,左面颊评分=0.3×(D+H)×A,右面颊评分=0.3×(D+H)×A,下颌评分=0.1×(D+H)×A,以上4部位评分相加即为MASI总分。治疗前、后分别计算MASI评分。疗效指数=(治疗前MASI-治疗后MASI)/治疗前MASI×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在50%~89%;有效:疗效指数在20%~49%;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
2)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评定治疗前后黄褐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影响。DLQI包括10个问题,每项0~3分,总分0~3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组别 | 总例数 | 治愈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 无效例数 | 总体有效率 | |
观察组 | 39 | 0 | 25 | 10 | 4 | 89.7%① | |
对照组 | 39 | 0 | 14 | 12 | 13 | 66.7% |
注:①和对照组相比,χ2=6.09,P=0.01。
2.2 DLQI评分 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DL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 总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39 | 6.18±0.51 | 1.79±0.26①② | |
对照组 | 39 | 5.96±0.67 | 3.25±0.38① |
注:①与治疗前相比,P <0.05;②与对照组相比,P <0.05。
3 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的色素性皮肤病,现代研究认为遗传、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波动是其发病的3大原因,除此之外研究表明[3]血管增生、炎症反应也是引起黄褐斑的重要因素。氨甲环酸是治疗黄褐斑应用广泛且疗效确切的药物,其能够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色素合成,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4]。该研究中,单纯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且治疗后的MA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提示氨甲环酸对黄褐斑疗效较好。但因其使用禁忌症,在临床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黄褐斑属中医 “黧黑斑”、“面尘”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黄褐斑多发于女性,其由于身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易肝郁,血运不畅,导致面部气血失和;或病久化火,灼伤阴液引起气滞血瘀,正如《医宗金鉴》所载其多由于忧思抑郁所发。桃红化斑汤中熟地滋阴养血;当归、鸡血藤、川牛膝养血活血;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川芎为血中气药,可行气活血、开郁调肝;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活血,行气祛瘀之效。
本研究采用了MASI评分法,从黄褐斑的颜色、面积、均匀度3个维度作综合疗效的评价,探讨桃红化斑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12周后,两组DLQI评分均较冶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黄褐斑患者在使用桃红化斑汤加减联合氨甲环酸片,比单纯使用氨甲环酸片在总体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改善更明显,印证了桃红化斑汤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Passeron T, Picardo M. Melasma, a photoaging disorder[J]. 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2018, 31(4): 461- 465.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02):110-115.
[3] Kim EH, Kim YC, Lee ES, et al. The 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melasma[J]. J Dermatol Sci, 2007, 46( 2): 111- 116.
[4] NaJI, Choi SY,Yang SH, et al.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on melasma: a clinical trial with histological evaluation[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3, 27(8): 1035-1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