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宇 侯英宇

​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内二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要

目的 给予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时间介于2023年1月到2024年11月。随机法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阿司匹林,观察组(40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各组治疗效果、NIHSS评分。结果 两组对比,临床总有效率最高的是观察组97.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最低P<0.05。结论 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其治疗效果不为理想,而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效果评估

正文


引言

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发病率较高,如果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引发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是脑部微小动脉血管病变,尽管病灶比较小,但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后遗症,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此,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措施,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临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药物也越来越丰富。阿司匹林是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单一的用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增加出血等风险。西洛他唑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能对磷酸二酯酶活性进行抑制,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增加,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见该药物展现出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较好的耐受性以及安全性[1]。鉴于此,该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全部患者均来源本院,时间介于2023年1月-2024年11月。全部患者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最大及最小年龄分别为78岁和60岁,均龄( 68.85±3.26)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观察组患者最大及最小年龄分别为78岁和61岁,均龄( 68.83±3.25)岁,女性23例,男性17例。入选准则:检查所有患者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指征相符。排除准则:与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指征不符者;对本研究药物严重过敏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每天服用一次,口服100mg。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阿司匹林服用剂量和频次同对照组,西洛他唑每天服用两次,口服50mg,各组患者接受3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对各组临床疗效评估,显效:治疗后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且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生活质量、症状及神经功能改善;无效:梗死区域及症状无变化。(2)应用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估,评估时间段为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涉及到头痛、视空间功能、失语、言语功能、肢体感觉、肢体运动以及意识水平等。重度为20分,中度为15-20分,轻度5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统计学软件处理本课题研究数据,以(`X±S)、(χ2)、t进行检验整合,结果用%表示,P值是否大于0.05与研究有无统计学意义呈负相关。

2结果

2.1评估各组临床疗效

通过两组对比得知,总有效率最高的是观察组97.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评估各组临床疗效[例(% )]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0)

20

14

6

34(85%)

观察组(n=40)

20

19

1

39(97.5%)

χ2




3.914

P




0.048

2.2评估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

两组对比得知,各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和3个月后,NIHSS评分最低的是观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评估各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X±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治疗3个月后

对照组(n=40)

20.84±3.56

17.09±2.16

12.02±1.18

观察组(n=40)

21.62±3.78

12.02±1.01

7.95±1.29

t

0.950

13.448

14.724

P

0.345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攀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腔隙性脑梗死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大脑最深处的区域是脑干和基底节,其涵盖了很多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神经联系的枢纽。如果这些区域受到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响,那么神经传导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引发语言、感觉以及运动方面的功能障碍。因腔隙性脑梗死具有较小范围的特点,所以有时只对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造成影响,患者则会出现单纯的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但并不是所有的腔隙性脑梗死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果对关键神经通络或是结构造成影响的腔隙性脑梗死,那么会表现出明显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在就医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2]

通过本研究得出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97.5%vs85%)且P<0.05,说明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在促进患者恢复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好。分析原因: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阿司匹林通过对环氧化酶进行抑制,并使血栓素A2的生成得以减少,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而西洛他唑则是对磷酸二酯酶活性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得以增加,从而对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进行抑制。通过将二者联合使用,能更全面的将血小板激活途径阻断,以增强抗血小板效果。与此同时,此种联合的治疗方案对血栓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促进闭塞血管的再通,使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得以增加,进而改善了临床症状,加快其恢复速度。除此之外,西洛他唑还能通过其他途径如抗炎、抗氧化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治疗前各组患者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过1个月和3个月的治疗后,NIHSS评分最低的是观察组,且P<0.05。该结果说明联合用药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得以减轻,并对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原因: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使患者脑血流灌注得以改善,随着血流的恢复,缺血区域的脑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使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得以减轻,进而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能使炎症因子的释放得以减少,并对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从而使脑组织继发性损伤得以减轻,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3]

总而言之,针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如果单一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其整体治疗效果不为理想,但是将其与西洛他唑联合使用,不仅能使临床疗效得以提高,还能降低患者NIHSS评分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武星颖,鲍月宁,魏娜.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27):40-42+46.

[2]李娜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预后的关系[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26(04):291-295.

[3]王敬凤.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8):157-1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