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正文
剖宫产是目前常用分娩方式,对于有效解决产科面临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三胎政策开放、产科合并症发生率增加,对剖宫产指征也有所放宽,剖宫产率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剖宫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母婴安全,但是作为创伤性操作会导致产妇机体应激反应加重,无法彻底避免术后并发症[1]。其中产后出血属于产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经调查发生率达到1-3%,在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以及软产道损伤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不仅会继发感染、急性失血性休克、贫血,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死亡[2]。本文展开随机对照试验,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选对象均采取剖宫产术分娩,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展开对照试验,入组对象共计64例,选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32)、观察组(n=32),汇总基本信息。对照组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值为38岁,平均(29.64±3.15)岁;孕周为37-40周,均值(38.52±0.25)周。观察组入组对象年龄区间于22-37岁,平均(29.25±3.11)岁;孕周为37-41周,均值(38.75±0.29)周。对比分析纳选对象基本信息,t检验、X2检验结果呈现为P>0.05,证实本次研究均衡可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剖宫产前护理人员引导其做好准备工作,采取口头宣教的形式向患者以及家属简单介绍剖宫产分娩方式、术中配合事项以及手术操作流程,此外告知术后潜在并发症以及如何应对。在剖宫产后观察产妇是否存在阴道出血现象,观察宫缩,予以子宫按摩等措施促进宫缩,动态监测面色、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产后出血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循证护理:(1)构建护理小组:基于科学护理研究,结合既往剖宫产护理工作经验、患者护理需求制定个体化、针对性护理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考虑患者需求、认知水平、价值观,最终构建医护协助下的护理小组。(2)制定护理方案:经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实施等流程发现产科存在的护理问题,搜索相关文献以及资料,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3)循证问题:发现既往护理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包含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后并发症诊断和处置等。(4)循证支持:从知网等国内外文献检索工具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经小组讨论形成具体化护理策略。(5)循证实施:入院以后,医护人员全面评估产妇身体、心理状态,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产妇积极干预,解决患者存在的疑问。在剖宫产术实际操作期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针对危急情况制定预防方案,采取称重法、容积法等方式准确记录出血量。术后遵医嘱采取感染防治措施,确保产妇病室处于通风状态,每日消毒2次,确保床单清洁干燥,指导家属评估出血量,每间隔两小时协助产妇更换卫生垫1次,记录24h出血量,并每日应用浓度为0.5%碘伏棉球擦洗外阴,保持会阴清洁,遵医嘱有效使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分析产妇分娩以后是否存在感染、产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等症状,应用自拟调查问卷从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沟通技巧、危险防控等层面评估护理满意度,单项指标记作0-100分,数值越高表示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处理时录入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表述形式分别为 、(
),经
、t检验展开差异性评估;P<0.05用于表示组间、组内数值经评估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测定指标分别为3.13%、21.88%,观察组较低,和对照组相比P<0.05,如表1。
表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 例数 | 感染 | 产后出血 | 切口愈合不良 | 发生率 |
观察组 | 32 | 0 | 0 | 1 | 1(3.13) |
对照组 | 32 | 1 | 3 | 3 | 7(21.88) |
X2 | -- | -- | -- | -- | 5.143 |
P | -- | -- | -- | -- | 0.023 |
2.2护理满意度
对比4个维度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者均为观察组P<0.05,如表2。
表2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分)
组别 | 例数 | 服务态度 | 操作技能 | 沟通技巧 | 危险防控 |
观察组 | 32 | 92.63±4.04 | 91.67±5.72 | 90.46±6.11 | 92.64±4.53 |
对照组 | 32 | 88.93±5.18 | 86.95±4.46 | 84.97±5.44 | 88.42±6.71 |
t | -- | 3.186 | 3.681 | 3.796 | 2.949 |
P | -- | 0.002 | 0.001 | 0.000 | 0.005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育政策的转变和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产妇选取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应用优势表现为用时短,可有效防止难产等诸多不良妊娠发生,可保证母婴健康[3]。随着剖宫产率增高,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其中产后出血属于产科常见并发症,会增加产妇病死率,为预防并发症发生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4]。
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对比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性评估结果为P<0.05,分析原因如下: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服务理念,由产科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组建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专科培训,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依照既往存在的护理问题,确定循证证据,将采取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视为护理核心,采取健康宣传教育、心理疏导等措施,针对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制定系统性、预见性以及科学性护理措施,可满足产妇需求,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达到预期护理目标[5]。相较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循证护理根据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论证总结,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严谨以及科学,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理想,得到了患者认可[6]。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经循证护理支持具有突出效果,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业妮.循证护理在产后出血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06):151-153+160.
[2]钱柳妤.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4,30(02):133-135.
[3]廖艳玉.循证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3,42(28):175-178.
[4]周芸,张禹璐,彭小荣,等.循证护理对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专学报,2023,22(04):113-115.
[5]吴海朋,褚璐璐.循证护理联合饮食规划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05):939-942.
[6]熊巧珍.基于循证医学的综合护理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2):3299-3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