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正文
一、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治疗 AMI 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然而,术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抗血小板治疗至关重要。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长期应用于临床,但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有时难以满足抗栓需求。替格瑞洛片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起效快、抗血小板作用强等优势[1]。本研究旨在观察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2 月 - 2024 年 2 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 84 例急性心肌梗死行 PCI 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 12 小时内;②成功实施 PCI 术;③年龄 18 - 80 岁;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过敏者;②近期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史;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将 84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中,男性 23 例,女性 19 例,年龄 45 - 78 岁,平均(62.3±5.8)岁;观察组中,男性 25 例,女性 17 例,年龄 43 - 80 岁,平均(63.1±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 PCI 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等。
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30078)口服,每日 100mg,长期维持。
观察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71077)首次负荷剂量 180mg,之后每次 90mg,每日 2 次,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阿司匹林用法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治疗 6 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不良反应。
(三)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胸痛、胸闷等)缓解情况、心电图 ST 段回落情况及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 MB、肌钙蛋白 TnT 等)恢复正常时间进行综合评定。
2.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随访 6 个月,记录发生例数。
3.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4.出血事件发生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出血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86%(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 = 4.459,P = 0.035)。具体数据见表 1。
组别 | 显效(例) | 有效(例) | 无效(例)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18 | 14 | 10 | 76.19 |
观察组 | 25 | 14 | 3 | 92.86 |
(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随访 6 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14%(3/42),低于对照组的 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 = 3.897,P = 0.048)。其中,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 2 例、支架内血栓形成 1 例、心力衰竭 4 例、心律失常 2 例;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 1 例、心力衰竭 1 例、心律失常 1 例。
(三)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2。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1 个月 | 治疗后 3 个月 | 治疗后 6 个月 |
对照组 | (45.3±6.2)% | (38.2±5.1)% | (36.1±4.8)% | (34.2±4.3)% |
观察组 | (44.9±5.9)% | (32.1±4.3)% | (28.3±3.9)% | (26.5±3.6)% |
(四)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 11.90%(5/42),对照组为 9.5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 = 0.128,P = 0.720)。其中,观察组轻微出血 3 例、中度出血 2 例;对照组轻微出血 2 例、中度出血 2 例。两组均无重度出血病例。
四、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阻塞。PCI 术虽能开通梗死血管,但术后血管内皮损伤、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易诱发血栓再次形成。抗血小板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复发,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 A2 生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长期以来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替格瑞洛片属于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血小板 P2Y12 受体拮抗剂[2]。与传统抗血小板药物相比,它起效迅速,抗血小板作用强,可强效抑制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不受个体代谢差异影响。替格瑞洛片与阿司匹林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时可从多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相较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电图 ST 段回落及心肌酶学指标恢复正常。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直观反映出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持续强效的抗血小板作用为减少血栓形成奠定基础。这进一步证实联合用药可降低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风险,与二者协同抗栓、稳定冠状动脉血流密切相关,为患者的长期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强.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34):102-104.
[2]袁玲霞.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药品评价,2019,16(13):24-26.
[3]董艳丽,董淑娟.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片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07):614-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