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渠淼

新疆四七四医院妇产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

目的:分析B超与宫腔镜联合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以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各60例,B超组采用B超检查,宫腔镜联合B超组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比有差异(P<0.05),宫腔镜联合B超优于B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前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技术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

B超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效果;宫腔镜

正文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宫腔内有多个或单个的光滑肿物,大小不一,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临床上大多会出现子宫内膜不规律性出血、白带异常、腹痛等症状,也有一些人会出现月经量增多或者是月经量过多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以及内膜的面积增大[1-2]子宫内膜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如果息肉不明显的增生,则更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因此,要减少这种疾病的危害,必须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3-4]。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无创,所以越来越多的医生接受[5-6]。随着宫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中的应用,使其更加科学、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目的探讨超声与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

1.1基础资料

时间为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实验对象为我院进行治疗的120子宫内膜息肉B超组年龄在35-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5±1.63)岁。宫腔镜联合B超组年龄在34-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3±2.63)岁,两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入选标准:①有不同程度的不育和腹痛;②有完整的临床数据;③依从性好;④病人和家属都对本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此进行了认可。

排除标准:①有子宫颈病变和阴道病变的患者;②在实验之前接受过孕激素和雌激素治疗;③对上述两种检查方式均无意愿的;④有认知功能障碍、交流障碍和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B超组采用B超检查采用我院妇科超声诊断仪,将阴道探头设定在3.5 MHz的频率上,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在做检查之前,嘱咐病人要把膀胱清空。取病人的截石位,在探针外侧边缘涂上一层均匀的偶合剂,然后放在一次性安全套里,把里面的泡沫清空。将超声探头缓缓下入阴道,直抵穹隆,采用纵切、斜切和横切三种方法,对患者子宫的大小、形态、回声、内膜厚度及内膜完整性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束后,慢慢地移除宫腔镜。

宫腔镜联合B超组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宫腔镜:在月经结束后3-7天进行。在做检查之前,不要憋尿。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和阴道。采用膨大子宫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检查,在检查之前,先用1%利多卡因对宫颈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用探头来决定宫颈的位置和长度,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宫腔镜套管的外径,然后用5%的葡萄糖或者生理盐水将子宫扩张到14-15 kPa。把宫腔镜慢慢推进宫腔,使宫腔内充满,视野非常清楚,然后观察宫腔内壁内膜、宫底、两侧宫角的颜色、厚度、光滑程度等情况,以及子宫内有无白色或脂肪色柳叶状肿块。B超检查同B超组。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式

数据处理使SPSS24.0系统将所得到的数据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见表1.

1两组病人诊断结果对比(n=60,%)

组别

子宫内膜息肉例数

准确率

宫腔镜联合B超组

59

59(98.33)

B超组

52

52(86.67)

X2


5.8859

P


0.0153

3讨论

任何一种以细长蒂附着于宫腔内壁者,在临床上均可称之为子宫息肉。所以,子宫内出现息肉样肿块,可以考虑有蒂的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瘤样息肉以及恶性息肉[7-8]。炎症、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偏高都会导致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子宫内膜息肉主要发生于子宫基底。临床表现以经期增加或子宫不规则出血为主;可见或触摸到在宫颈口的息肉,子宫体积稍大;通过宫腔镜或分段诊刮,将取出的组织或者是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确诊后需要与功能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进行鉴别。以肉眼可见,最多见的是一种局限的内膜瘤,呈单发或多发,呈深灰色,表面光滑,呈暗红色,通常大小为0.5-2厘米。最小的直径只有1-2毫米,大的多个可以填满整个子宫腔。蒂厚、长短不等,年纪大的可以伸出子宫颈。部分蒂短长,弥漫性增生。在息肉的表面,通常会出现出血、坏死的情况,也可能伴随着感染。单个微小的子宫内膜息肉通常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多是因为子宫切除后的常规检查,或者是在做刮宫手术后才能确诊。多为弥漫型的女性在月经周期较长的情况下,会出现月经量增多、周期延长的现象[9-10]。如果是较大的息肉或者是突入颈部的息肉,很容易出现感染和坏死,导致出现不规则的出血和腥臭的血液。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引起的,可以出现在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段,但是在临床上,35岁以上的女性居多。小的单发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多是在其他疾病将子宫切除后进行大体检查时才能发现,或者在刮宫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多发生于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内膜,由于不同部位的雌激素含量不同,其 ER作用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局部敏感的内膜过度增殖,形成了息肉,周围的内膜也出现了息肉样增生。通常是因为分娩、产褥期感染、多次人流手术、性生活等原因造成的,使病原体侵入子宫,继而感染引起宫颈炎,最后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如果患有宫颈炎,长期得不到治疗,在炎症的刺激下,宫颈粘膜过度增生,子宫易排出异物,最后就会出现息肉。这和宫颈糜烂有一定的联系,当宫颈粘膜长期被慢性炎症刺激后,可能会发生增生,但是由于子宫本身具有排出异物的功能,所以增生的子宫颈粘膜会从底部向宫颈外口渗出,最终形成了息肉。女性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偏高,会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自身的发育,子宫内膜增生,从而出现月经。还可以促进皮下脂肪的积聚,促进身体内的钠水潴留,以及骨骼中的钙沉积等。而雌性激素,无论分泌太多还是太少,对身体都没有好处,尤其是雌性激素太高,会诱发多种癌症[11-12]。由于人体内激素失调,当女人的内分泌失调时,就会引起体内激素的平衡,使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子宫内膜息肉增生。因此,如果出现了子宫异常出血和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及早进行临床诊断,同时对症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诊断性刮宫术等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手段。宫腔镜: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检查手段,有“金标准”之称。宫腔镜检查能让医生直观的看到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和子宫的整体状况,并能做出针对性的治疗。B超检查:可以检测出绝大多数的子宫内膜息肉,是检查宫腔和盆腔不孕病变的重要方法。通过 B型检查,可以明确息肉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同时也能发现有没有其他的病变。诊断性刮宫术:对于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显示子宫内回声不均的病人,属于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刮宫术中容易遗漏某些微小的息肉,因此此检查的漏诊率很高。

宫腔镜是一种微创性、新型的妇科诊断和治疗技术,是一种光纤光源内窥镜,它是一种用来对宫腔进行检查和治疗的仪器。宫腔镜手术通过将镜身前端伸入宫腔内,可以将被观测的病灶放大,从而为妇科出血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宫腔镜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直观地显示子宫内膜病理生理变化的检查手段,可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位置、数量、大小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可以改进手术前的准备和子宫内膜活检,以推动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成功。此外,宫腔镜还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子宫内膜病变的位置、形态、范围等,并且可以对病灶进行采样,以便于进行病理检测,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B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方法,它无创,操作简便,快速,可重复性好,所以被广泛使用。超声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检查方式,它分为经阴道和经腹部B超两种,是根据病变部位对超声波的反射来确定病变的具体情况。由于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变一般都比较小,因此单纯的腹部超声检查很难发现微小的病变,容易漏诊。所以本研究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B超是一种新的超声检查方法,它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彭强的脏器,与常规的经腹B超相比,它不需要进行膀胱充盈,而且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B型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时,可以清楚地显示子宫内膜的状况,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假阳性率很高。宫腔镜是一种比B超更精确的检查方法。

本研究发现,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说明其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虽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不如宫腔镜,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操作简单,速度快。目前,超声、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手段,超声和宫腔镜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是两种检查方法。由于受病变程度和探头频率等因素的影响,其漏诊和误诊率都比较高。通过阴道B超,可以360度旋转,从多个角度,探查病变位置和血供情况,对病变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获得更好的影像学表现,并可有效地消除肠道内气体的干扰。在临床上,对病人的影响不大,可反复诊断。但对于某些不均匀(低)回声的病人,容易与子宫内膜增生、内膜瘤、子宫粘膜下肌瘤等相混淆,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在诊断上也要结合宫腔镜、病理诊断。宫腔镜检查能清楚地看到病人宫腔内的病变部位,并能清楚地显示病人的子宫内膜形状,具有很好的临床识别价值。如果子宫内膜表面有突出的凸起,有蒂,质地柔软,呈粉红色的锥形或椭圆形,提示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如果息肉坏死,出现炎症反应,颜色为暗红或黄白色,要仔细观察,以免与子宫内膜炎、内膜癌等疾病混淆。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阳性率高等特点。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可以在诊断的同时进行外科切除,可以直接显示病人的微小息肉,降低病人的二次手术率,缓解病人的疼痛。与阴道超声检查相比,5 mm以下的息肉在临床上是很难诊断的,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现象,所以有必要时才会用宫腔镜来诊断。宫腔镜检查的不足之处是有创伤性。所以,在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要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结论: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 张建林, 李德刚, 李桂英, 安丽萍.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 2024, 22 (02): 101-104.

[2] 刘建君. 宫腔镜联合天然孕激素治疗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 (17): 127-129.

[3] 王成芳. 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北方药学, 2022, 19 (10): 71-73.

[4] 刘翠霞. 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 (15): 95-97.

[5] 温静颖, 赵正云, 丁春桃.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曼月乐环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2 (02): 14-16.

[6] 钱丹凤, 黄丽丹. 宫腔镜手术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 8 (35): 4-6.

[7] 高林, 张菊英. 热电复合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 2021, 34 (18): 180-181.

[8] 刘杜娟, 杨娜娜. 宫腔镜手术联合球囊压迫止血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 (09): 86-88.

[9] 熊荣勤. 宫腔镜和经阴道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 (17): 183+193.

[10] 林燕. 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宫腔镜联合B超的临床应用研究[J]. 系统医学, 2020, 5 (11): 103-105.

[11] 方笑爱, 吕红芳, 徐晓聪. 宫腔镜和经阴道B超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效果对比[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 24 (05): 952-953.

[12] 班莹莹. 经阴道超声造影联合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 (19): 81.

[13] 席祖荣. 醋酸环丙孕酮联合宫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 (04): 564-565.

[14] 杨恒生. 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临床应用[J]. 中外医疗, 2018, 37 (21): 163-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