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忠德教授的病例分析看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践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杨启贤,吴许东

丰顺县中医院(广东梅州)5143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挑战,指出了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疗实践之间的差异,以及个性化治疗和医疗体系融合等方面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包括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功能、个性化治疗和安全可持续等优势。阐述了个性化治疗与疾病防治的关联,强调了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还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疾病预防、个性化治疗、阴阳平衡

正文


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作为中医传统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医传统医学的关注与日俱增。然而,如何将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实际医疗实践相结合,发挥其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最大潜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通过对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深入剖析,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期望能够为推动中医传统医学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发展做出贡献。

1、病案分析

陈某,女,47岁,2005年11月24日初诊。

1年来月经紊乱,隔2~3个月一行,经期延迟,量少,色黯红,时有血块,痛经。起初未予重视,但近2个月以来面部有烘热感,眼眶自觉发热,下午较明显,汗出多,易口腔溃疡,遂于门诊就诊。症见:咽部异常感觉,如痰黏感、梗阻感、异物感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咳嗽,咯痰,质黏,不易咯出,气紧,呼吸不畅感,需深吸一口气方能缓解,心胸烦热,时有胸部憋闷感,头晕,心慌,持续数分钟便可缓解,手足心发热,腰酸背痛,胃纳可,眠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

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肝脾不调,痰浊内蕴)

治法:平肝清热,健脾化痰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海蛤壳20克(先煎)牛膝20克浮小麦30克炒黄连5克炒白术20克炒麦芽20克前胡15克紫菀15克浙贝母20克苦杏仁10克。共7剂

2005年12月1日二诊:咳嗽、咯痰减轻,仍有咽部异物感,烘热、五心烦热、眼眶发热等症状同前,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转为沉细。上方去炒白术、炒麦芽,炒黄连、浙贝母;加麦冬15克养阴生津、清心火,首乌藤、酸枣仁各15克养肝宁心安神,夏枯草5克平肝火。共7剂。

2005年12月8日三诊:咽喉异物感明显缓解,烘热、五心烦热、眼眶发热感较前缓解,时有胸闷,但无憋闷感,无头晕、心慌等其余不适,舌脉同前。上方去夏枯草、首乌藤、麦冬、前胡、牛膝;加枳壳15克理气,玄参10克去浮游之火,盐山萸肉15克滋养肝肾。共7剂。服药后诸症悉平

张忠德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肝脾不调,痰浊内蕴)病机包括:(1)肾虚为本:张忠德教授可能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虚。肾虚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肝、脾等。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明确指出了肾脏功能与女性衰老、月经及生殖的密切关系。2)肝脾不调: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绝经前后,由于肾气渐衰,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出现肝脾不调的病理状态。3)痰浊内蕴:脾虚则运化无权,水湿内停,聚而生痰;肝气不舒,气机郁滞,亦可影响津液代谢,导致痰浊内生。痰浊内蕴,进一步加重了绝经前后诸证的症状。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张忠德教授采用“补肾为主,兼顾肝脾,化痰祛湿”的治则。通过补肾以固本,调和肝脾以恢复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秩序,同时化痰祛湿以消除病理产物。

本病案首治以平肝清热,健脾化痰为主,二诊患者咳嗽、咯痰减轻,仍有咽部异物感,烘热、五心烦热、眼眶发热等症状同前,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转为沉细,改用清火、宁心安神治疗,三诊患者主诉咽喉异物感明显缓解,烘热、五心烦热、眼眶发热感较前缓解,时有胸闷,但无憋闷感,无头晕、心慌等其余不适,舌脉同前,治疗以清火,养肝养肾,理气为主。

 

2、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理念

所谓辨证论治——既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则称为辨证[2]。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又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因此说,辨证论治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同时,辨证论治又是治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再现,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法[3]张忠德教授作为中医领域的知名专家,其中医辨证论治理念深具特色与深度。以下是对其理念的详细阐述:

2.1辨证候、立治法、选方药

张忠德教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始终将辨证候、立治法、选方药视为治好病的关键要素。这一理念源于他对中医经典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强调,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必须首先准确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其病因、病机、病位及病性。然后,根据辨证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如清热、散寒、补虚、泻实等。最后,根据治疗法则,精选药物组成方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平调五脏论

张忠德教授提出的“平调五脏论”,是他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当五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他主张在治疗疾病时,应注重调和五脏功能,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具体来说,他通过“培土生金”、“补肺固肾”、“调肝健脾”、“序贯温阳”、“调气和血”等方法,整体、动态地辨治疾病,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3中医分期阶梯疗法

针对某些慢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等,张忠德教授提出了中医分期阶梯疗法的理论体系。他根据疾病的病程、症状及体征等变化,将疾病分为不同的阶段(如急性发作期、迁延不愈期、稳定期等),并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分期阶梯疗法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

2.4注重情志因素

张忠德教授还非常重视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他认为,情志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情志过极或长期不良情志刺激都会导致五脏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他注重调节患者的情志状态,通过心理疏导、情志调摄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2.5个体化治疗

张忠德教授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在治疗时必须因人而异、因病施治。他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生活习惯等信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当阴阳失衡时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通过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对阴阳失衡进行调节,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药认为,人体的免疫功能与脏腑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通过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可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力,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还能够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的预防治疗。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能够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预防疾病中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中医药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法,药物多为天然草药,副作用较小,不易产生依赖性,因此在预防疾病中使用较为安全。同时,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还强调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理等方面,这种预防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能够长期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疾病预防中具有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功能、个性化治疗和安全可持续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5]

 

3、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推广价值

张忠德教授作为中医领域的杰出专家,其中医辨证论治的推广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价值的详细阐述:

3.1临床应用价值

张忠德教授在久咳、顽咳、久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中医辨治方面有独特见解,其治疗方法在多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这证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应用中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张忠德教授强调中西医协同治疗,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案。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拓宽了中医的应用范围,使得中医辨证论治在更多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

3.2学术贡献与传承

张忠德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医的学术宝库,还为后来的中医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张忠德教授积极参与中医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理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医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医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医的传承和创新。

3.3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播

张忠德教授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将中医的养生保健理念和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这不仅提高了民众的健康素养,还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张忠德教授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活动,将中医的诊疗方案和治疗方法介绍给国际同行和患者。这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应用,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挑战、辨证施治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以及个性化治疗与疾病防治的关联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面临着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疗实践之间的差异,以及个性化治疗和医疗体系融合等挑战。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功能、个性化治疗和安全可持续等优势,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为人体健康提供保障。个性化治疗与疾病防治密切相关,张忠德教授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连顺,祝鸿发,宋苹,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张忠德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94-97,118.

[2]大医精诚大爱无疆——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J].中国科技成果,2021,22(3):55-56.

[3]李拉,宋莉萍,豆晓莹.张忠德:冲锋"疫"线的中医战士[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0(3):43-45.

[4]李婷婷.从"以平为期"理论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治疗[J].中医研究,2023,36(4):5-8.

[5]何伟炎.基于知识地图构建探析张忠德辨治间质性肺病方药规律[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

1.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中医二院[2013]233号)

2.张忠德广东省名中医传张忠德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粤中医办函[2021]129号)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