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肌内效贴扎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优势评价
摘要
关键词
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肌内效贴扎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属于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肢体麻木等作为主要症状表现,其发病率约占总下腰部痛的20%左右。现今的医疗技术下针对LDH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牵引治疗等,以及主动运动如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等,均为常用手段,但是大部分患者普遍面临着疼痛反复、功能恢复不完全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近年,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由于能够强化患者腰部肌肉力量与稳定性,而受到广泛性关注,并且肌内效贴扎技术也逐渐被引入运动康复领域,有望促进康复进程[2]。但现阶段各技术只在各自的领域内获得一定成果,将二者联合干预应用于LDH疾病中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选62例LDH患者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临床LDH康复治疗提供新的参考和依据,正文内容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从2023年1月~2024年11月期间,抽选62例符合要求的LDH患者纳入具体研究,分值依据借助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容纳31例。对照组中男/女=16例/15例,年龄范围35~59岁,所得均值数(47.21±6.11)岁;观察组中男/女=17例/14例,年龄范围36~59岁,所得均值数(47.93±7.19)岁。数值信息差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一肌内效贴扎技术。在实施之前进行常规的消毒步骤,并借助影像学检查对LDH的具体位置进行精准诊断,之后依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肌内效贴布,对于L4节段突出的患者,使用“I”型贴扎法,要求患者取站立体位,双手环抱肩膀,贴布的基部贴合于髂后上棘区域,之后贴布顺沿腰方肌的自然走向延伸至腰椎L1横突处,确保两侧贴扎对称。针对L5突出者使用“I”型贴扎法,若存在L5S1节段突出者借助“Y”形贴扎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①膝手平衡练习:指导患者在平衡垫上呈现爬跪的姿势,保持两侧的髋周处于稳定状态,以一手进行对侧膝关节的受力支撑,另一侧的上肢呈现前伸状态,下肢呈现后伸直状态,每个动作坚持10s交替进行练习。②平板支撑: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手臂微屈呈攥拳状态支撑,将双腿分开保持与肩同宽的形式,最大程度上保持,以自身保持不住为准,连续进行5次。③单桥训练:指导患者采取平躺姿势,双腿间夹一枕头,一侧腿部弯曲,而另一侧保持伸直状态,接着,执行髋部伸展与臀部上抬的动作,各动作坚持10s之后交替进行练习。④双桥式锻炼法:患者仰卧,双腿间夹一枕头,随后双腿同步弯曲,并执行伸髋与抬臀动作,维持此姿势约10秒钟。⑤仰卧直腿提升练习:保持仰卧状态,双腿并紧且伸直,之后缓慢抬起并使大腿与地面呈现直角,坚持约5s。⑥悬吊训练:患者取平躺姿态,双脚离地悬空,并保证腰椎维持中立位置,在静态悬吊状态下维持20秒,之后左右两侧转动上半身,每个方向转动为一组动作,共需重复三次,具体强度以身体耐受为准。总干预4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腰椎功能:选治疗前、治疗后4周,借助JOA量表对临床症状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29分,随着分值上升,临床症状恢复越理想。借助ODI量表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45分,分值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版本致力于数据的梳理与剖析,计量型数据,借鉴(±s)予以表述,并用t检验法验证;计数型数据,使用百分比(%)予以直观性展示,运用χ²检验评估;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治疗前JOA和ODI分值差异性较小,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JOA分值上升,ODI分值下降,P<0.05。具体见表1。
表1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分析表() 单位:分
组别 | 例数 | JOA评分 | ODI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 | 31 | 12.91±2.11 | 19.21±2.22 | 25.81±3.88 | 16.35±2.61 |
观察组 | 31 | 13.01±2.20 | 23.95±2.31 | 25.92±3.71 | 11.50±2.51 |
t | - | 0.183 | 8.237 | 0.114 | 7.457 |
P | - | 0.856 | 0.000 | 0.910 | 0.000 |
3. 讨论
LDH多由于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向后突出,从而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以诱发腰部、腿部的疼痛以及功能性障碍,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做到清楚阐述,主要认为与外界机械、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临床相关研究发现不同治疗手段、不同类型病情以及疾病不同发展阶段所选的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性,因此重视对治疗方案的研究依旧是临床关注重点[3]。
本文研究数值证实,观察组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有明显改善。原因剖析: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实施可以通过将肌内效贴贴在体表位置,从而做到对肌肉骨骼系统的保护,加速运动功能的恢复,属于一种非侵入性的康复治疗技术。同时肌内效贴的自然拉力能够增加皮下组织间隙,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便于加速损伤部位的愈合过程,减少炎症和水肿[4]。而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的实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以逐渐增强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而肌群又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关键,通过强化有助于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从而缓解临床症状[5]。此外此训练方法还能逐渐提升腰部的肌肉协调性,减少不必要的应力集中,以更好的对腰椎功能进行保护。二者联合干预可以协同增效,在强化肌肉力量协调性的同时促进康复进程,加速改善腰椎功能[6]。
综上所述,在LDH患者治疗中展开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能够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提升腰椎功能。
参考文献
[1] 吕峰. 针灸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24,43(3):133-135.
[2] 孙芳芳,张静. 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疼痛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5):148-149,159.
[3] 楼亦文,李琳,陈潜. 腰部肌群稳定性康复训练结合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4,45(1):152-160.
[4] 高燕. 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70):127-128.
[5] 陈法天,吴凤英. 推拿牵引联合腰背肌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16):50-53.
[6] 赵建丽. 聚焦解决理论下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10):102-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