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结合疼痛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的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疼痛干预;创伤骨折
正文
临床最为常见、高发的一种骨折形态为创伤骨折,普遍是因意外跌倒、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直接暴力所致,会直接影响患者机体的正常活动,干扰其正常生活[1]。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复位治疗为主。但术后受到病灶部位、切口部位疼痛影响,会降低患者的机体舒适度与睡眠质量,出现负性情绪,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影响患者预后,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上述问题,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疼痛干预方法,分析其用于创伤骨折患者后,对术后恢复、睡眠改善起到的具体影响。整体报告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起始、截止区段处于2023.06~2024.06之间,从本院接收的创伤骨折患者中抽选观察样本共计88例,基于数字随机法,将其作两组之分,分别称作对照组。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9±6.32)岁;骨折部位:上肢13例,下肢12例,胸腰椎8例,肋骨11例。观察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18~76岁,平均(47.08±6.64)岁;骨折部位:上肢15例,下肢15例,胸腰椎6例,肋骨8例。两组经基线资料对比后显示为无差异(P>0.05)。准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创伤骨折;②与各项手术指征相符;③知悉本次调查活动,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或脏器病变;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听力、认知、精神障碍,配合度低。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术前常规访视、协助检查、讲解注意事项;术后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实施对照组所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手术室护理+疼痛干预。(1)手术室护理:①术前。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普及手术方法、用时、预期疗效、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患者对创伤骨折手术的认知度,强化其治疗依从性;其次,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与风险性,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最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通过语言安慰、指导分散注意力、展示成功治疗的相似病例、引导亲人陪伴等方式,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②术中。首先,于手术前一日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必要性,叮嘱其术前禁食禁饮>12h;其次,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做好清洁消毒、调节温湿度、检查医疗仪器运行情况、准备手术所需用具(手术刀、纱布等)工作,并根据手术类型、相关章程,合理摆放各类医疗器械;随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其再次核对个人信息,并介绍医护人员、讲述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与紧张感;最后,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注意患者隐私保护,并配合麻醉师、主刀医师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快速传递医疗器械工作。③术后。首先,在患者麻醉清醒前,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指标;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渗血、红肿;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做好处理。其次,于患者麻醉清醒后,先期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并定时为患者翻身,防范褥疮的发生;后期以患者恢复情况为基准,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四头肌收缩训练、踝关节跖屈活动、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屈伸、髋外展等)、呼吸功能训练(包括指导正确咳嗽方法、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等)此外,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最后,鼓励患者每日增加饮水量,要求其每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杜绝摄入辛辣、肥腻等影响胃肠功能的食物,并配合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胃蠕动,避免因长时间卧床而减弱胃肠功能,引起腹胀、便秘。(2)疼痛干预:①疼痛评估:通过询问患者感受、监测患者血压与心率以及观察患者神情、面色,综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为其制定个体化的疼痛干预方案。②疼痛护理:针对疼痛感较轻的患者,首先,可协助其变换体位为健侧卧位或于损伤部位垫好软枕,帮助其放松全身肌肉,提高机体舒适度;其次,可利用冰袋冷敷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感。针对疼痛感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其镇痛、镇静药物。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评估时间:护理前、后;评估标准:参照VAS(视觉模拟评估法);评估方法:于白纸上画一条线段(0~10cm),划分10个等级,10分为极痛,0分为不痛,引导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在标尺上指明所处等级,患者得分越低即疼痛程度越低。
睡眠质量评分:评估时间:护理前、后;评估标准:参照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方法:总分0~18分,患者得分越低即睡眠质量越高。
术后恢复指标:统计各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并由其填写院内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等级:3级;评估标准:非常满意>80分;满意50~80分;不满意<5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差(±s)代表,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代表,行c2检验;结果若显示(P<0.05),即表示比照的数据之间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疼痛评分对比
见表1,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 | n | VAS(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44 | 7.98±2.64 | 5.26±1.13 |
观察组 | 44 | 8.06±2.68 | 3.42±0.57 |
t | - | 0.141 | 9.644 |
P | - | 0.888 | 0.000 |
2.2睡眠质量对比
见表2,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 n | PSQI(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44 | 15.63±5.12 | 10.34±2.15 |
观察组 | 44 | 15.58±5.14 | 7.41±0.72 |
t | - | 0.046 | 8.572 |
P | - | 0.964 | 0.000 |
2.3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见表3,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s)
组别 | n | 首次下床时间(d) | 住院时间(d) | 骨折愈合时间(d) |
对照组 | 44 | 4.62±2.34 | 14.42±7.13 | 112.56±20.54 |
观察组 | 44 | 3.08±1.53 | 10.17±4.65 | 94.46±14.82 |
t | - | 3.654 | 3.312 | 4.740 |
P | - | 0.000 | 0.001 | 0.000 |
2.4护理满意度对比
见表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4 | 17(38.64) | 22(50.00) | 5(11.36) | 39(88.64) |
观察组 | 44 | 25(56.82) | 19(43.18) | 0 | 44(100.00) |
c2 | - | 5.301 | |||
P | - | 0.021 |
3 讨论
创伤骨折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为手术复位,具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但是,经手术治疗后,受到医源性创伤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感,不仅会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增加机体消耗,减缓术后恢复速度,延长住院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影响该患者远期疗效[2-3]。对此,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但是,既往所运用的常规护理措施,仅为基础性护理,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康复速度等方面作用欠理想[4]。因此,临床针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的实际护理需求,提出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疼痛干预的护理方案。本研究经调查后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手术室护理能够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层面的干预,利于其消除对治疗的恐惧感以及对病情的焦虑感,促进治疗信心与依从性的提高,便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术中通过创设舒适的手术室环境、有效配合主治医师操作,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过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日后的尽快康复奠定基础;术后通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褥疮、康复训练,能够加快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进而缩短其住院时间;而通过疼痛干预的配合,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患处疼痛,避免其睡眠、情绪受到影响而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恢复效果;不仅促进患者的良好转归,缩短康复进程,亦可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创伤骨折患者施行手术室护理+疼痛干预,可达成减轻疼痛感、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等目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明.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03):291-292.
[2]任亮亮,王艳.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09(06):173-176+185.
[3]詹艳,潘丽娟,陈玲凤.手术室护理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改善睡眠质量及减少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11):2705-2707.
[4]董婵,韩青.手术室护理结合疼痛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1):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