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李志艳 何雪梅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 新疆克拉玛依市 834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采用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50例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抛硬币法分组,各2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整体效果。 结果 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

正文


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是因脑部的血管被堵塞,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影响大脑对四肢的支配能力。临床会出现单侧无力或麻木、身体协调能力下降、行动能力下降、感官障碍失语和吞咽障碍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1]。因此,恢复期临床需要配合康复训练,通过理疗、功能训练、药物干预等方法,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临床发现,康复护理的实施,使患者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50例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择期2022年6月-2024年6月,依据抛硬币法对照观察,各25例。其中,参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2-83岁,均值(69.34±2.45)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0-85岁,均值(69.25±3.12)2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与饮食,加强基础运动指导等。观察开展复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良肝位置摆放:在脑梗塞急性阶段,患肢无法动弹,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取合适位置。如平躺时,可以将枕头放在肩关节、肘关节、膝盖下面,预防上下肢关节挛缩。(2)被动训练:患者状况逐步稳定时,可由康复医师进行被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翻身、坐位、移动等,可以避免肌肉的收缩和僵硬。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3)主动练习:患者体能逐渐恢复后,可以逐渐进行主动练习,包括坐位平衡、站立平衡以及行走,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及自我护理能力。每次练习15-20分钟,每天2-3次。(4)物理治疗:包括常见的电疗、热疗、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电反馈治疗等,可以帮助人体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张力,从而缓解四肢运动失调的症状。(5)行为练习:注重日常生活技巧训练,如饮食和穿衣等基本自理能力。可以运用多种器械及技术,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提升其自理能力。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2-3次。(7)语言训练:针对出现语言障碍者,应用专门的语言练习计划,包括基础语言练习及理解力训练等。

1.3指标观察

1.3.1 采用简易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社会、心理、生理、角色四项功能指标,每项满分100,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2 使用独立生活能力(BI)及运动功能(Fugl-Meyerr,FMA)量表评估,均以100分为范围,评分与指标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7.0分析SF-36、BI、FMA为计量资料,以表示执行t检验,研究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SF-36

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  SF-36比较n,

类别

例数

社会

心理

生理

角色

观察组

25

91.25±1.23

86.24±2.15

85.26±3.41

88.35±2.14

照组

25

86.34±2.34

78.34±3.41

77.35±3.26

79.36±3.18

t

-

9.287

9.799

8.384

11.72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BIFMA

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2

2  BI、FMA对比n,

类别

例数

BI

FMA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25

65.25±2.45

89.36±2.45

69.35±2.34

86.24±2.18

照组

25

66.34±3.29

81.36±3.29

70.34±3.19

81.36±3.29

t

-

1.329

9.751

1.251

6.182

P

-

0.190

0.000

0.217

0.000

3 讨论

脑梗肢体功能障碍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神经疾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2]。因此,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干预,使患者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3]。针对患者个体状况,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由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多项训练组成,对肢体进行有效康复训练,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站立、行走,甚至进行某些精细运动[4]

本次研究随机随机分组观察,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良好,并且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IFMA功能指标优于P<0.05)进一步表明,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身体机能,提高其心理和社会参与度。康复护理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综合健康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而且可以使其心理状况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春花.针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BBS和FMA评分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4,53(03):264-265.

[2]李冬华.康复护理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23,(09):117-119.

[3]宋萍.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1):37-38.

[4]赵娜.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1):3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