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本体感觉;疼痛程度;应用价值
正文
在临床中,膝骨关节炎是发病机制复杂且患病率日趋升高的疾病,危害较大。在发病后,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畸形等症状,且伴随有关节肌力下降、本体感觉缺陷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方式呈现出多样性,但是缺乏科学合理且高效的治疗方式[2]。在实际治疗期间,采取等速肌力训练方式,能够将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改善[3]。相关医务人员观察其机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等速肌力训练方式,能够将患者下肢肌力改善,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医务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从多角度开展等速肌力训练方式,可快速高效恢复其膝关节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训练水平[4]。本文择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观察等速肌力训练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点研讨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纳入病例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比例29∶21例,年龄上下限区间经统计为52-74岁,平均年龄经计算范围为(63.45±3.61)岁。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比例28∶22例,年龄上下限区间经统计为53-73岁,平均年龄经计算范围为(63.41±3.59)岁。对比分析后,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训练,采取常规运动疗法,开展腿部屈伸运动,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15min,每天3次。同时指导患者开展变速负荷运动,每次控制在20min,每天2次。
观察组等速肌力训练,具体为:相关医务人员使用训练仪器进行训练,型号为:BIODEX system 4pro,选用5个角速度进行等速模式,主要包括:60°/s、90°/s、120°/s、150°/s、180°/s,每个角速度屈伸训练控制在1组10次,2组/d。在间隔休息10s后训练下一个角度,一组训练结束后休息1min,继续开展下一组训练。在此期间,相关医务人员鼓励和引导患者开展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频率控制在3次/周,1个疗程为6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膝关节本体感觉对比[5]。②两组下肢肌力对比[6]。③两组疼痛程度对比[7]。④两组膝关节功能对比[8]。⑤两组生活质量对比[9]。
1.4 统计学方法
计算软件为PSS28.0,其中定量资料用(x±s)表示, t 检验;定性资料用n(%)表示,X2检验,对比两组组间数据后无差异,P<0.05。
2 结果
2.1 对比膝关节本体感觉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膝关节本体感觉实际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分析膝关节本体感觉()
组别 | AAR(°) | TDPM(°)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n=50) | 8.35±2.47 | 8.08±1.02 | 7.25±2.41 | 6.33±1.32 |
观察组(n=50) | 8.99±2.12 | 6.69±1.04 | 7.18±2.39 | 5.41±1.05 |
t | 1.390 | 6.747 | 0.145 | 3.856 |
P | 0.167 | 0.000 | 0.884 | 0.000 |
2.2 对比下肢肌力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下肢肌力实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下肢肌力对比()
组别 | 膝伸肌峰力矩(N·m) | 踝伸肌峰力矩(N·m) | 髋伸肌耐力 | 膝伸肌耐力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n=50) | 46.98±3.21 | 50.05±6.27 | 18.25±3.41 | 20.33±5.32 | 0.71±0.08 | 0.77±0.07 | 0.61±0.08 | 0.68±0.02 |
观察组(n=50) | 46.68±3.19 | 56.12±4.78 | 18.18±3.39 | 24.41±3.55 | 0.72±0.12 | 0.87±0.08 | 0.60±0.09 | 0.74±0.12 |
t | 0.468 | 5.443 | 0.102 | 4.510 | 0.490 | 6.651 | 0.587 | 3.487 |
P | 0.640 | 0.000 | 0.918 | 0.000 | 0.625 | 0.000 | 0.558 | 0.000 |
2.3 对比疼痛程度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疼痛程度实际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患者疼痛程度评估()
组别 | 干预前(分) | 干预后(分) |
对照组(n=50) | 10.02±1.52 | 8.13±1.54 |
观察组(n=50) | 10.21±2.23 | 5.24±1.06 |
t | 0.497 | 10.930 |
P | 0.619 | 0.000 |
2.4 对比膝关节功能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膝关节功能实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4:两组膝关节功能对比()
组别 | 稳定性(分) | 功能(分) | 屈膝畸形(分) | 活动度(分) |
对照组(n=50) | 5.34±1.42 | 15.38±2.11 | 6.36±1.02 | 13.24±2.11 |
观察组(n=50) | 7.22±1.64 | 18.34±2.15 | 8.11±1.92 | 16.11±1.62 |
t | 6.127 | 6.948 | 5.691 | 7.628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5 对比生活质量
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生活质量实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5:分析生活质量()
组别 | 社会关系(分) | 精神状态(分) | 躯体功能(分) | 生理功能(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n=50) | 53.41±2.26 | 69.81±3.23 | 58.54±3.34 | 68.84±3.16 | 55.31±4.36 | 63.47±4.45 | 59.87±2.62 | 65.63±3.32 |
观察组(n=50) | 53.58±1.39 | 74.45±3.76 | 58.79±3.63 | 72.18±3.25 | 55.42±4.43 | 79.63±5.75 | 59.31±2.54 | 70.78±3.89 |
t | 0.453 | 6.619 | 0.358 | 5.210 | 0.125 | 15.716 | 1.085 | 7.120 |
P | 0.651 | 0.000 | 0.720 | 0.000 | 0.900 | 0.000 | 0.280 | 0.000 |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膝关节软骨的退化和损伤所致。膝骨关节炎,也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膝关节软骨的退化和损伤[10]。随着软骨的磨损,关节骨头之间的摩擦增加,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11]。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众多,需明确其发病原因开展针对性治疗[12]。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骨会逐渐退化,增加患膝骨关节炎的风险。膝关节的损伤或过度使用导致软骨损伤,从而引发关节炎[13]。此外,关节畸形、代谢性疾病、炎症性关节炎等都会引发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通常包括以下表现:膝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活动或负重时加重,休息时减轻[14]。患者膝关节僵硬,特别是早晨或长时间静止后加重。随着疾病的进展,膝关节出现变形和功能障碍。疼痛和僵硬会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工作中,采取等速肌力训练方式,开展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并改善患者步态异常,有助于提高其生命健康水平。
研究发现,观察组本次研究中膝关节本体感觉实际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保持肌肉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等长状态来进行的肌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可帮助改善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增强患者对膝关节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观察组本次研究中下肢肌力实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可增强患者的下肢肌力,特别是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有助于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实施等速肌力训练方式,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后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可显著改善其下肢肌力,从而提高了肢体功能。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疼痛程度实际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适当的等速肌力训练有助于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增强肌肉支撑来减轻关节的负担。采取等速肌力训练方式,可提高运动时的顺应性阻力,可将肌肉力量高效提升,有助于增加关节稳定性,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训练效果。观察组本次研究中膝关节功能实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包括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实施等速肌力训练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助于提高其生理功能。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生活质量实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改善膝关节的感知、肌力和功能,等速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容易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实施等速肌力训练方式,增加分布在肌纤维上的本体感受器,可积极恢复本体感受器。相关医务人员采取等速肌力训练方式,显著提升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进一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等速肌力训练方式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本体感觉有所改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端木宪雨,徐宁,李仙,等.电针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23,42(8):831-835.
[2] 郭显成,郑海月,王志坤,等.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6):64-66,71.
[3] 左坦坦,于杰,张振,等.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5):430-432.
[4] 郭凯锋,韩佩洁,黄臻,等.体外冲击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1):1010-1012.
[5] 杨珺,盛扬,赵玥,等.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3):20-23.
[6] 韩爽,李颂,王雅静,等.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3):174-177,182.
[7] 宿旺,张孝权,吴春春,等.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7):858-863.
[8] 卞雅莉,陈晓宏,季晶俊,等.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老年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7):1257-1261.
[9] 殷娜,汤锋武,符锋,等.低强度脉冲聚焦超声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生活质量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2):4275-4278,4297.
[10] 胡坚伟,徐凌志.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23,44(6):1555-1557.
[11] 黎璇,孙元丽,马杏娟,等.推拿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2):2184-2186.
[12] 杨曼,刘强,熊小云,等.康复治疗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3):230-233.
[13] 陈鹏飞,刘继军,时晓鑫,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等速肌力康复训练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TKA术后康复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21):6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