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郭建鹏 时斌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验证分析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从该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90例作为课题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成功),以就诊单双号分配患者为两组,提供常规治疗方案的小组命名为参照组,划入人数45例,提供常规干预+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方案的小组命名为研究组,划入人数45例,而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治疗效果的评价比对,比对内容包括:治疗有效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 VAS 评分。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发现,研究组采用方案的可实施性更强,患者各项指标体现均显优另一组(P<0.05),值得探讨。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可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肿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术后;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临床效果

正文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的远端和距骨构成。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导致组成踝关节的骨骼结构发生连续性中断。手术治疗虽能复位固定骨折部位,但术后常因关节制动、创伤反应等因素导致踝关节僵硬、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有助于克服常规康复的局限性,可实现对患者康复速度的促进[1]。下文将就此作具体研究、说明与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立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为研究期限,纳入9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单双号分配患者为两组,每组(n=45)。参照组:男女占比26∶19;年龄均值(38.26±2.78)岁;研究组:男女占比24∶21;年龄均值(37.55±2.96)岁。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1.2.1 参照组:方案策略如下:⑴治疗流程:术前对患者病例类型进行明确,术后以石膏固定(7-10d),提供常规抗感染治疗。而后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于术后3天提供下肢静脉泵治疗,防止患者下肢淤血、肿胀症状出现。⑵术后康复策略:早期(1-2周),协助患者抬高患肢,冷敷消肿,指导患者开展足趾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3-4组,每组10-15次。中期(3-6周),协助患者积极开展下肢持续被动屈伸活动,在CPM机辅助下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每次30-60min,每日1-2次。循序渐进的开展部分负重行走练习。后期(7-12周),结合X线复查结果,逐步过度为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主动屈伸、内外翻抗阻训练。

1.2.2 研究组:方案策略如下:⑴评估:对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效果、软组织损伤情况、职业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方案。⑵方案实施:术后1-2周,在开展基础训练外,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增加踝泵运动频率,每组20-30次,2小时/1组[2]。同时应用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以促进肿胀消退。术后3-6周,参考患者愈合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关节松动方案,如:由康复师手法操作解除关节粘连问题。另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鼓励患者开展日常生活场景的踝关节功能性训练,包括:上下楼、跨越障碍等,每日训练20-30min,每周3-4次[3]。术后7-12周:根据患者从事职业调整治疗方案,办公室职员加强长时间站立行走的耐力训练,运动员加强专项运动技能训练。并进行定期随访,持续关注患者恢复情况,结合患者需求,调整训练计划。

1.3观察指标

分析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 VAS 评分、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性。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0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析,以(/)表示,通过T比对检验,同时以(n  %)整理,得出X2数值完成检验,P﹤0.05代表实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干预策略均对患者有积极影响但研究组患者收获效果更加显著,P0.05详见1

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x±s、分

组别

治疗总有效率

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VAS评分

生活质量

屈伸

伸展

旋后

旋前

负重时外翻度数

负重时外翻度数

参照组(n=45)

38(84.4)

28.8±1.52

11.8±1.03

28.6±1.82

18.6±1.65

5.23±1.45

4.22±0.72

5.93±1.86

14.5±2.9

研究组(n=45)

44(97.8)

32.3±1.36

15.3±1.72

36.8±1.27

36.3±1.45

3.12±0.66

2.02±0.51

4.42±1.25

10.3±2.2

3讨论

     踝关节骨折常见的致伤原因包括扭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根据骨折部位和损伤机制,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内踝骨折、外踝骨折、后踝骨折、三踝骨折等。患者通常出现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是一个复杂且关节的过程,需投入一定心思,本项研究中,均分9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为两组,分别在其术后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康复治疗方案,结果呈现,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优参照组。分析原因:常规康复治疗虽遵循基本康复原则,但缺乏对患者个体特征的精细考量。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则能够全面弥补上述不足,通过早期强化踝泵运动及弹力绷带应用,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为后续康复奠定良好基础。术后中期依据骨折愈合程度,开展虚拟现实辅助功能性训练,精准解决关节活动受限问题,提高患者本体感觉与运动协调性,使踝关节功能恢复得到促进[4]。另外,个性化康复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进程,避免过度活动引发疼痛加剧,适时的功能锻炼可刺激内啡肽分泌,从而缓解疼痛症状,这便是研究组能够取得理想干预效果的关键所在。

    概而言之,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方案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突出,值得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大龙,赵雅丽,陈中庆.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49-50. 2021.01.034.  

[2]洪杏高,陈可锋,黄仕健.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159-161.2020.31.064.

[3]罗燕.个性化康复运动疗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4):116-118.

[4]马尚伟.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J].康颐,2020(9):2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