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替硝唑;左氧氟沙星;盆腔炎
正文
引言: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影响女性的盆腔区域,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就目前来看,该病常见于产后,此时女性的生殖系统处于较为敏感和脆弱的状态,如果护理不当或受到细菌感染,容易出现产后感染,导致盆腔炎,同时在人工流产、宫腔镜手术等宫腔内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操作不当或器械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也容易引起盆腔感染。此外,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可能蔓延至盆腔,引发盆腔炎。在该病的治疗上,常见抗菌药治疗。其中,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断细菌DNA的复制过程的作用,可以有效抗菌,控制炎症。而替硝唑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消炎效果,尤其适用于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且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改善盆腔炎症状,同时支持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因此,考虑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从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盆腔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的临床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盆腔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盆腔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的资料,将资料分为两份。联合用药组(n=61例),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年龄在23~50岁,均值为(30.62±5.12)岁,病程在0.5~4年,均值为(2.15±0.05)年;对照组(n=61例),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年龄在22~50岁,均值为(30.77±5.56)岁,病程在1~4年,均值为(2.57±0.11)年。将上述两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组间检验值P>0.05,由此可见,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用药方法:取左氧氟沙星500mg,将其加入到100mL的生理盐水中,再将混合液静脉滴注到患者机体内,每日用药2次;取甲硝唑注射液500mg,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每日用药2次。治疗持续10d。
联合用药组方法: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左氧氟沙星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替硝唑用药方法:替硝唑静脉滴注,单次剂量400mg,每日用药2次。治疗持续10d。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治疗过程中表现为皮疹、食欲不振这两种不良反应的盆腔炎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
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治疗后表现为痊愈、显效、好转的盆腔炎患者人数所占百分比。疗效评价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影像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大量吸收;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附件区、宫体区按压痛显著改善;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患者仍表现为附件区、宫体区按压痛;4)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表现为进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对联合用药组,以及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指标值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表示为n(%),χ2检验。用P值检验指标值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显示,联合用药组指标值更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皮疹 | 食欲不振 | 总发生率 |
联合用药 | 61 | 0(0%) | 3(4.91%) | 3(4.91%) |
对照组 | 61 | 4(6.55%) | 8(13.11%) | 12(19.67%) |
χ2 | - | - | - | 5.841 |
P | - | - | - | 0.025 |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显示,联合用药总有效率更高(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 | 痊愈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联合用药 | 61 | 35(57.37%) | 14(22.95%) | 7(11.47%) | 5(8.19%) | 56(91.80%) |
对照组 | 61 | 15(24.59%) | 19(31.14%) | 9(14.75%) | 18(29.50%) | 43(70.49%) |
χ2 | - | - | - | - | - | 6.514 |
P | - | - | - | - | - | 0.018 |
3讨论
一般来说,盆腔炎患者常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隐痛或钝痛,尤其是在经期后疼痛更加明显,且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发黄或带有异味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1]。此外,该病还经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腰痛、肛门坠胀感等[2]。就目前来看,盆腔炎治疗后容易复发,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或治疗不彻底的情况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盆腔炎还可能逐渐转变为慢性盆腔炎,病程长且难以根治。在该病的预防上,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病风险。在治疗上,常见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甲硝唑等抗菌药物治疗。其中,左氧氟沙星属于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够覆盖引起盆腔炎的多种病原体,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其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菌DNA复制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减少对其他细胞的损害。而替硝唑、甲硝唑则均属于硝基咪唑类的抗菌药,其均具有厌氧菌抑制作用,且支持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但替硝唑在兰氏贾第虫、阿米巴虫,以及梭状芽孢杆菌、革兰阳性厌氧菌上的抑制作用,比甲硝唑更强,所以,考虑采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的用药模式,提高治疗效果。
在此背景下,本文围绕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展开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总有效率更高,由此可见,相较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更具有效性,这可能是源于替硝唑的抑菌作用比甲硝唑更优,所以,治疗有效性更佳。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来看,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91%,低于对照组的19.67%,由此可见,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更低,这可能是源于替硝唑不仅能杀菌消炎,还能缓解疼痛,对改善盆腔炎患者的整体状况具有积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抵抗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替硝唑的抑菌作用更好,且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所以,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治疗法的应用表现出了更高的有效性,不良反应也更低,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幸, 李畏娴, 武彦等. 金刚藤胶囊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5 (04): 81-91.
[2]丁宁敏, 刘玉春, 杨苗苗等. 桃红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 38 (05): 114-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