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丁尚智

白山市人民医院 吉林 白山 13430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8名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手术部位未感染组50例,感染组8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MI(体质量指数)、急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等级、血红蛋白水平低于90g/L和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与手术部位感染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确定急诊手术、BMI偏高、切口过长、术中出血量多、切口等级超过Ⅲ级、Hb低于90g/L、Alb低于30g/L和合并糖尿病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识别和干预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中的这些危险因素,特别是术前的合理评估和术中细节控制,可能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胃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老年患者;危险因素

正文


引言

胃肠手术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类手术,涉及对胃、肠等消化系统器官的治疗。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类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手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手术部位感染(SSI),仍然是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和康复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探究影响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减少SSI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6月至20241月期间接受胃肠手术的5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未感染组50例,感染组8例。年龄分布在老年人群,未感染组的平均年龄为59.91岁,感染组的平均年龄为59.11岁。在性别分布方面,未感染组中,41例男性,9例女性;感染组中,6例男性,2例女性。关于体重情况,通过体质量指数(BMI)评估,未感染组的平均BMI22.31,而感染组则显著较高,平均为2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可以看出未感染组与感染组在BMI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MI可能与手术后感染风险相关。

1.2 方法

研究中设置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根据术后是否出现SSI进行分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个团队医生完成,确保手术技术和方法的一致性。术中监测出血量、切口长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及手术部位。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入恢复室,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管理,包括伤口护理、感染监测和并发症处理。

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至少30天的随访,观察是否出现SSI。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定义和分类,对SSI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的评估。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手术部位感染是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切口红肿、疼痛、渗出物等),结合细菌培养测试结果来判定。评判标准按照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定义进行确定:患者在手术后30天内(若植入物,则为1年内)切口部位出现的感染,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切口处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渗出;2)切口分泌物有脓性或其它迹象;3)切口培养结果阳性;4)医生认为有感染并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

关注手术相关指标、血液指标及基础疾病的存在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机(即急症或择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血液指标主要包括术前血红蛋白(Hb)和白蛋白(Alb)水平。基础疾病资料考虑的是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吸烟史也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进行了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x ± s" 表示,计量资料以根据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单因素分析

在手术时间方面,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也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机方面,急诊手术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择期手术(P<0.05)。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在感染组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等级为Ⅲ、Ⅳ级的感染率也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

2.2 血液指标基础疾病及吸烟史的单因素分析

血红蛋白水平在低于90g/L时,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同样,低白蛋白水平(<30g/L)在感染组中更常见,差异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感染几率更高(P<0.05),而吸烟史因素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手术相关指标单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

未感染组(n=190)

感染组(n=10)

t/χ2

P

手术时间(min)

224.63±83.76

136.40±92.73

0.622

>0.05

手术部位

72(37.89)

3(30.00)

0.253

>0.05


118(36.32)

7(70.00)

手术时机

急症

32(16.84)

5(50.00)

6.008

<0.05


择期

158(83.16)

5(50.00)

切口长度(cm)

8.66±1.39

12.72±2.63

13.004

<0.05

术中出血量(ml)

126.52±17.47

463.94±76.55

41.763

<0.05

切口等级

Ⅰ、Ⅱ级

130(68.42)

3(30.00)

6.295

<0.05


Ⅲ、Ⅳ级

60(31.58)

7(70.00)

 

2  血液指标、基础疾病、吸烟史单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

未感染组(n=190)

感染组(n=10)

t/χ2

P

Hb

<90g/L

24(12.63)

6(60.00)

16.718

<0.05


≥90g/L

166(87.37)

4(40.00)

Alb

<30g/L

68(35.79)

8(80.00)

21.344

<0.05


≥30g/L

122(64.21)

2(20.00)

糖尿病

18(9.47)

4(40.00)

9.043

<0.05


172(90.53)

6(60.00)

高血压

46(24.21)

2(20.00)

0.092

>0.05


144(75.79)

8(80.00)

吸烟史

43(75.79)

2(20.00)

0.038

>0.05


147(22.63)

8(80.00)

 

 

3 讨论

老年患者进行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文献研究表明与手术时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切口等级尤为密切。急诊手术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和紧迫性,往往不允许充分的术前准备,这可能是感染率较高的一大原因。切口长度较长以及术中出血量多也显著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这可能与手术操作时间的延长及手术场的污染程度有关。切口等级的高低也是决定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高等级的切口常常涉及更复杂的手术和更多的组织损伤,这为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严格控制手术切口的合理长度、精确操作减少出血量以及适当提升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对减少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朝云,李耀福,熊芸,蒙桂鸾,莫立显,王民开,杨怀.胃肠外科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04):284-286.

[2]韩冰,张晟,张智,俞瑞东,宋晓华,吴志雄.老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05):1142-1146.

[3]张奥琨.常见胃肠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9):0027-00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