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间隙引流术治疗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李成磊 赵晓伟通讯作者 范培 黄明

伊犁州中医医院肛肠一科 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

目的 为观察多间隙引流术治疗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将80例肛周脓肿(侵及肛管后间隙及周围间隙的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多间隙引流术手术组)和对照组(40例,切开引流组)。观察记录患者术后1、3、7、10 、15天的创面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形成肛瘘)。结果 通过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多间隙引流术组在创面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方面均优于优于切开引流组,(P<0.05)。结论 多间隙引流术治疗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在创面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

多间隙引流术;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

正文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传统切开挂线术为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临床常用治疗方案,虽能实现较好治疗效果,控制病情进展,但因该方法易对括约肌造成损伤, 影响术后肛门功能恢复[1-2]多间隙引流术治疗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如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一种手术方法,旨在通过彻底引流脓腔、减少复发率和保护肛门功能。其核心思想是对肛周潜在的三个解剖间隙(括约肌间隙、坐骨直肠间隙和骨盆直肠间隙)进行充分引流,从而有效控制感染。我科采用多间隙引流术治疗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取得明显效果。

1资料与方案

1.1  临床资料

2022.1—2024.7期间,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伊犁州中医医院肛肠科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患者80例,并将病人随机分为多间隙手术联合垫棉组、切开引流挂线组,每组各40 例。多间隙手术联合垫棉组,男31例,女9例; 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平均41.7±2.3岁,脓肿部位:坐骨直肠窝20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4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切开引流挂线组,男33例,女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42.1±2.2岁,坐骨直肠窝22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经统计学处理,组在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经查体、 影像学检查等确诊②住院并接受手术患者③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主要关键指标正常,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者④愿意参加临床观察试验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炎症性肠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凝血功能、代谢功能异常;④身体重要脏器功能缺陷;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前以盆腔磁共振检查确定脓肿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四周组织情况,再给予静脉麻醉+肛周局部麻醉处理,麻醉生效后取截石位,于肛周最隆起处且符合磁共振内口同点位(根据所罗门定律,高位多间隙脓肿一般内口为6点位),一放射状或者弧形切口,用食指探入脓腔,然后延长切口,切口需保证充分引流,钝性分离脓腔间隔通过结扎处理内口黏膜处出血,清理坏死组织,保证引流,并挂橡皮筋或者丝线以引流,根据支管道在做辅助切口以保证引流,用生理盐水、2%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脓腔,最后包扎伤口。

观察组给予多间隙引流术治疗。术前以磁共振确定脓肿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四周组织情况,再给予常规局部麻醉处理,麻醉生效后取截石位,根据脓肿部位大小、受累及具体部位等情况,在磁共振确定内口处同点位括约肌间沟处2cm弧形切口,然后切开皮肤、黏膜及皮下组织进入脓腔,分离脓腔黏膜下间隙、括约肌间隙以及各脓腔之间的纤维间隔,并利用探针探测腔内内口距离齿线最薄肛窦位置,然后逐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外括约肌、内括约肌以及内口,再将内口两侧及以上黏膜组织结扎、修整做引流口,结合脓腔范围,做多个放射状小切口,再剪有侧孔的26号乳胶管置于脓液腔顶部,并从肛缘两侧辅助小切口拉出并固定,在辅助小切口间可挂有橡皮筋以引流。换药时予以氯化钠兑碘伏混合液注入乳胶管以冲洗引流脓腔后期结合引流物、创面愈合情况,确定拔管时间。

患者均接受我科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手术,术后常规给予常规静点2-3天,头孢呋辛钠注射液0.75g每8小时一次,过敏者改予以左氧氟沙星0.5g日1次,2-3天每日换药两次,常规消毒,清洁创面,以碘伏填充引流,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换药后予TDP照射15min,常规使用可是协定方中药泡洗坐浴日2次。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第1天开始熏洗坐浴日2次,熏洗坐浴后常规予以碘伏纱条换药日2次。术后1、3、7、10 、15天的创面疼痛情况: 术后换药疼痛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即:用一条长为10厘米的直尺,其两端均标注有0和10的字样,其中,0端代表不痛,10端代表疼痛最剧烈,让患者在直尺上指出相应的疼痛位置,再用尺子测量其数值或称评分。(2)创面愈合天数: 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观察点。(3)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方式表示,两组等级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时用成组t检验,不满足者用非参数检验或者DPS软件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t检验;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所有统计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术后每天VAS评分比较

术后第1、3、5、10、15天治疗组疼痛评分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说明治疗组术后疼痛优于对照组的效果;其中两组患者均以术后第1天VAS评分最高,说明此时疼痛最强烈,这与患者术后第1天创面较大,患者因换药时将手术时填塞的敷料清除,同样刺激伤口而致剧烈疼痛;同时因大部分患者对第1次换药有紧张恐惧心理,主观上也加强了疼痛的程度,所以此时不仅要求换药时手法轻巧,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以及心理上的安抚以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详见表1.

1 两组术后每天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1天

术后3天

术后7天

 术后10天

  术后第15天

治疗组

40

3.07±1.258

2.63±1.299*

2.13±1.196*

2.10±1.297*

1.80±1.097*

对照组

40

5.97±1.245

4.50±1.333

3.97±1.299

3.00±1.287

1.90±1.186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2.2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两组病例伤口愈合时间相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其伤口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患者。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分)

最短时间

最长时间

平均时间

治疗组

40

19

31

23.21±5.52

对照组

40

25

41

29.15±8.60

   两组经成组t检验,t=-5.911,P=0.000<0.01.

2.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

两组病例复发率相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详见表3.

3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

组别

例数

复发

复发率(%)

治疗组

40

8

20.00

对照组

40

15

37.50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积极手术一直被认为是高位肛周脓肿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手术方式众多,各具优势。但始终面临的是,手术创面大,肛周解剖结构破坏严重,术后创面愈合缓慢,伤口换药疼痛剧烈,住院时间久,患者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且术后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形成几率高。因此,如何进一步的完善手术方法,在保证治愈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速度,减少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这些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TCC也是基于肛腺感染而产生的一种治疗肛周脓肿的括约肌保留术式[5]。肛管直肠周围的间隙从里到外依次为黏膜和皮肤与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皮下间隙,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之间的括约肌间隙和括约肌以外的括约肌外间隙。肛腺感染后在黏膜下间隙和皮下间隙蔓延,形成黏膜下脓肿或肛周皮下脓肿;感染穿过内括约肌,在括约肌间隙蔓延则形成肌间脓肿;感染穿过外括约肌,在括约肌外间隙感染则形成括约肌外脓肿,包括坐骨直肠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盆腔直肠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脓肿等。TCC 要求同时将上述三个潜在的间隙开放引流,具有术后疼痛程度轻、保护肛门功能的优势。TCC 适用于多间隙肛周脓肿,术中开放所有可能形成脓肿的间隙,可有效避免脓腔残留,且不切断肛门括约肌,是一种完全的括约肌保留术式,能有效保护肛门功能[6-7] 科室在过去治疗高位多间隙脓肿的经验上,通过学习此术式学习,丰富了治疗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仁豹.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18-920.

[2]朱小艳,周海东,景岚.一期根治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321-323.

[3]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指南工作委员会.肛周脓肿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4):456-457.

[4]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修订版)[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1.

[5]陈滟,王小峰,金黑鹰,等.多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442-445.

[6]张心怡,金黑鹰,王灿,等.多间隙引流术在腺源性肛周脓肿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15):948-953.

[7]张心怡,陈诚,韦平,等.多间隙引流术治疗腺源性肛周脓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刊,2020,55(12):1320-13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