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并发症
正文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疝气,指的是腹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域的弱点或缺陷突出至体外或进入腹股沟管的一种情况[1]。临床患者通常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区域出现可复性肿块,且肿块在站立、劳累或咳嗽时增大,伴有疼痛或不适,严重可导致肿块嵌顿而引发感染性休克等威胁生命[2]。对本病临床多予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疝气修补术中通过缝合腹壁薄弱处,加强腹壁结构,防止内脏突出,虽可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且术后复发率较高。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则采用人工合成补片材料置于腹壁薄弱处,通过补片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加强腹壁结构[3]。基于此,该次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者52例,分析了无张力补片修补法的价值,详情有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者5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研究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1~72(55.28±5.41)岁;病程0.5~7(2.49±0.81)年。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0~73(55.65±5.21)岁;病程0.5~8(2.62±0.89)年。比较两组在临床一般性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腹股沟疝气[4]。(2)满足手术治疗指征。(3)患者具备清晰的认知。(4)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5)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异常。(2)合并全身严重感染。(3)合并恶性肿瘤。(4)合并心肝肾等损伤严重。(5)合并精神障碍。(7)不同意参与研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平卧体位后予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在腹股沟区域做一约5到6厘米的斜形或横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暴露出腹股沟管,找到并游离疝囊,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在疝囊颈部进行高位结扎,以防止内容物再次突出,将腹股沟管管壁的缺陷处通过自身组织进行缝合修补,可能包括加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缝合,逐层关闭手术切口,必要时放置引流管。研究组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平卧体位后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区域做一2cm左右的小切口,分离皮肤和软组织,暴露出疝囊和腹股沟管,游离疝囊并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将预先裁剪好的合成纤维补片放置在腹股沟管的弱点处,确保覆盖足够的范围,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将补片与周围组织固定。逐层关闭手术切口。
1.4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治疗指标。(2)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阴囊血肿、尿潴留。
1.5 统计学方法
SPSS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治疗指标
研究组围术期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治疗指标比较 ()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h) |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 住院时间(d) | |
研究组 | 26 | 44.28±5.18 | 25.67±3.44 | 15.64±1.47 | 11.28±1.06 | 3.52±1.06 | |
对照组 | 26 | 61.37±6.82 | 52.17±6.82 | 24.89±2.28 | 24.76±2.17 | 5.69±1.27 | |
t | - | 10.1752 | 17.6900 | 17.3864 | 28.4609 | 6.6888 | |
P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感染 | 阴囊血肿 | 尿潴留 | 术后并发症率 |
研究组 | 26 | 1(3.85) | 0(0.00) | 0(0.00) | 1(3.85) |
对照组 | 26 | 3(11.54) | 1(3.85) | 2(7.69) | 6(23.08) |
x2 | - | - | - | - | 4.1270 |
P | - | - | - | - | 0.0422 |
3 讨论
腹股沟疝气为临床普外科常见病种之一,主要发病原因与解剖结构缺陷、腹壁薄弱、遗传因素与年龄等相关[5]。如未及时治疗,腹股沟疝可能逐渐增大,导致疼痛加剧,甚至发生嵌顿或绞窄,威胁患者生命。外科手术为本病重要治疗方法,以往传统疝气修补术通过将腹壁的肌肉、腱膜等组织缝合在一起,以增加腹壁的张力,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该术式因术中组织牵拉等可增加患者术后疼痛感与并发症风险,且复发风险较高。而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疝环处放置补片,通过补片的支撑作用,阻止疝内容物的突出,而不增加腹壁的张力,故能避免传统修补术的缺点[6]。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围术期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术中所需操作时间更短,风险更低,且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考虑原因为,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无需进行大量组织分离和缝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的手术时间通常比传统疝气修补术短;且该法对组织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此外,因该术式创伤小,故术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均会更快,患者的住院时间则更短。同时,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3.85%,低于对照组(P<0.05),则可见该法治疗的并发症风险更低,主要考虑与术式操作牵拉、创伤等有关。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的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汪新有,韩聪,翁延宏,姚民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修复效果及对睾丸血流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2,25(3):216-218.
[2]汪才凤.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3):51.
[3]郑念刚.传统疝气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7):34-35.
[4]张建平.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1):99-101.
[5]陈成.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效果分析[J]. 大医生, 2021, 006(019):28-30.
[6]吴兴明.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5):5090-5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