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麻醉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无痛胃镜; 艾斯氯胺酮; 肥胖患者;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率
正文
胃镜检查作为现代医学中诊断胃病的重要手段,虽具有高度诊断价值,但过程中存在的镇痛不足及观察难度等问题常给患者带来生理与心理上的不适。为优化这一流程,无痛胃镜检查应运而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检查体验。尤其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其麻醉难度大、易出现呼吸困难及并发症等特点,使得无痛胃镜检查显得尤为重要[1]。艾斯氯胺酮作为一种短效麻醉药物,具有起效迅速、安全性高且不抑制呼吸等优势,被考虑用于减轻肥胖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痛苦[2]。然而,关于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目前尚缺乏明确结论。因此,本研究选取了120例肥胖患者,通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和常规麻醉,旨在深入探究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此类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肥胖患者的胃镜检查体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采用了两组参与者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这些参与者都是来自我院前期收治的肥胖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接受无痛胃镜的诊断和治疗。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试图确保两组数据的可比性,各组参与者各60例。
在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为36:24,平均年龄为45.89±12.40岁。对于ASA分级,呈现的情况是:25例患者属于ASA Ⅱ级,其余的则属于ASA Ⅰ级。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基础疾病9有8例,基础疾病3有4例,基础疾病2有2例。
深入观察了他们的基础疾病类型,发现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分别有25例、8例和4例。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类型和患病数量,可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以便为今后的研究做准备。
以上所有的数据,都是通过详细的问诊和全面的检查得到的,力求确保每一项数据的准确性,以便能从这些精确的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患者在接受无痛胃镜诊断和治疗中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所有的数据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对后续的研究比较具有极高的意义。
1.2 方法
研究选取了120名肥胖患者,其中60名为观察组,另外6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前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普通剂量的麻醉药物。
针对麻醉的步骤,为所选取的患者清理胃部,采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麻醉方式,病人在麻醉后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于普通剂量的患者一样进行胃部清理后,使用常规剂量的麻醉药物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在麻醉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和恢复清醒时间以对不同麻醉方法进行比较。术后,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包括优、良和差三个等级,并根据病人的反应和临床表现细致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法的优劣。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低血压、注射痛、呛咳、体动和低氧血症,由此综合评价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在进行所有检查和观察后,针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设定的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从多个层面评价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这项研究中,选择了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评估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病人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清醒时间、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镇痛效果:通过比较优、良、差三档次来评估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镇痛效果。良好的镇痛效果表征为外观平静、呼吸均匀、无痛苦表情和体动。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清醒时间:计算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清醒时间,以评估艾斯氯胺酮的效率和效果。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测量并比较检查前、检查时和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来评估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中低血压、注射痛、呛咳、体动、低氧血症的发生次数和总发生率,以评估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以上所有的评分、测量和记录均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遵循相应的医学规范和操作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是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按正态分布,以t值和均值±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统计处理对镇痛效果、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清醒时间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分析。检验方法采用Rate t检验的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参数进行属性数据表达。对于低血压、注射痛、呛咳、体动、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和比例%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
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和ASA分级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情况,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也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了精确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于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优、良、差区分,用n(%)表示,进行了X²统计和P值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所以,统计方法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论文的结论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通过这种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从一系列具体的数据中提炼出患者病情的真实、准确、科学的信息。这样就能对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艾斯氯胺酮的麻醉效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ASA分级高血压、ASA分级糖尿病、ASA分级冠心病及基础疾病方面均处于典型的肥胖患者范围内。这说明选取的两组患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为的麻醉药物优良疗效比较和相关生理指标的观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中接受小剂量艾斯氯胺酮治疗的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优质镇痛效果的比例达91.67%,良好者8.33%,无差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可显著提升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镇痛效果。
2.3 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与恢复清醒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在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情况下,虽然操作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减少,镇静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恢复清醒时间与对照组相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对比
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其在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状态更稳定,偏差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细节请见表4。
2.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具体来说,低血压、注射痛、呛咳、体动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在观察组中的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组别 | 男女比例 | 平均年龄 | ASA分级 | 基础疾病 | |||
Ⅰ级 | Ⅱ级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冠心病 | |||
对照组(n=60) | 35:25 | 45.86±12.34 | 24 | 36 | 9 | 3 | 2 |
观察组(n=60) | 36:24 | 45.89±12.40 | 25 | 35 | 8 | 4 | 2 |
表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差 |
对照组 | 60 | 40(66.67) | 17(28.33) | 3(5.00) |
观察组 | 60 | 55(91.67) | 5(8.33) | 0(0.00) |
X² | 5.257 | 5.176 | 5.273 | |
P值 | <0.05 | <0.05 | <0.05 |
表3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与恢复清醒时间情况比较(x±s)
组别 | 操作时间(s) | 镇静药物用量(mg) | 镇静起效时间(s) | 恢复清醒时间(s) |
对照组(n=60) | 369.71±145.20 | 39.45±7.14 | 67.25±23.86 | 348.76±134.05 |
观察组(n=60) | 374.49±146.6 | 27.18±6.23 | 58.97±9.15 | 349.21±133.84 |
t | 1.414 | 7.684 | 7.914 | 1.514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表4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情况比较(x±s)
组别 | 时间 | 血氧饱和度(%) | 平均动脉压(mmHg) | 心率(次·min-1) |
对照组(n=60) | 检查前 | 98.84±3.64 | 94.92±2.98 | 77.45±8.14 |
检查时 | 94.79±3.38 | 70.08±5.14 | 70.35±7.26 | |
检查后 | 93.39±3.13 | 80.36±4.15 | 73.17±4.08 | |
观察组(n=60) | 检查前 | 98.86±3.68 | 94.95±2.97 | 77.49±8.11 |
检查时 | 96.71±3.51* | 84.38±2.71* | 74.32±3.26* | |
检查后 | 96.94±2.42* | 87.06±3.23* | 76.18±4.09* |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n(%)]
组别 | 低血压 | 注射痛 | 呛咳 | 体动 | 低氧血症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60) | 2(3.33) | 1(1.67) | 4(6.67) | 3(5.00) | 2(3.33) | 12(20.00) |
观察组(n=60) | 1(1.67) | 0(0.00) | 1(1.67) | 2(3.33) | 2(3.33) | 6(10.00) |
X² | 9.246 | |||||
P值 | <0.05 |
3 讨论
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中的应用显示了显著的优越性。肥胖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对于麻醉效果的需求比较特殊,小剂量艾斯氯胺酮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良好的镇痛能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舒适,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3]。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观察组在操作时间,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清醒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艾斯氯胺酮的使用不会对治疗过程产生太大影响[4]。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方面,艾斯氯胺酮组相比对照组更稳定,这一数据反映了艾斯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更为平稳,降低了患者的风险。总发生率的对比结果也证明了艾斯氯胺酮的安全性。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麻醉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具有积极的作用[5]。但是,艾斯氯胺酮的具体使用方法,如剂量、用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和探索。
无痛胃镜检查作为常规的胃肠道疾病检查方法,由于其侵入性,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以及由此引发的恐惧感不容忽视。这不仅对患者的心身健康构成影响,也影响了医生的诊断效果[6]。对镇痛药物的选用成为了影响无痛胃镜检查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艾斯氯胺酮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麻醉药,在本次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镇痛效果。从表2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使用艾斯氯胺酮)的优良差三个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优级的部分,观察组达到了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的优越性。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但需注意,虽然艾斯氯胺酮的镇痛效果优于其他药物,但也不能忽视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药物使用状况、生理反应等进行定期的跟踪观察,调整药物剂量,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诊疗效果的关键。引导患者克服对无痛胃镜检查的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也是提升疗效的重要因素[7]。
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施以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异丙酮麻醉,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艾斯氯胺酮能显著降低镇静药物的用量和镇静起效时间。从表3的数据来看,观察组的镇静药物平均用量为27.18±6.23m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5±7.14mg,这表明使用艾斯氯胺酮对患者进行麻醉时,所需的药物剂量减少,能有效降低药物对患者身体的不良影响。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为58.97±9.15秒,较对照组的67.25±23.86秒有明显的减少,说明艾斯氯胺酮的起效更快。显示,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麻醉方案,能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减少药物剂量,缩短起效时间,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在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运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麻醉的现象引起了的注意。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观察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的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率也更为稳定,显示出较好的生理稳定性,这对于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检查后的恢复期,使用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快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控制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艾斯氯胺酮需要的恢复时间较短,对肥胖患者的麻醉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在耗时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优越性。认为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过程中,小剂量艾斯氯胺酮的麻醉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提高患者的检查舒适度,有利于诊断治疗的进行,并且恢复时间短,符合无痛胃镜诊断治疗快速、安全、有效的原则。
无痛胃镜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方法,凡涉及医疗干预,患者通常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尤其对于肥胖患者,可能存在对医疗设备疼痛和不适的更强感受[8]。适宜的镇静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中,观察了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接受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处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20%)。且更细致观察不良反应类型,低血压、注射痛、呛咳和体动等反应在观察组中的表现频次都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具有优秀的镇静效果,对于增强患者对诊疗的接受度,改善患者体验具有积极影响[9]。尤其对于肥胖患者,小剂量艾斯氯胺酮能有效减轻其对无痛胃镜诊断的恐惧和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效果[10]。
总的来说,小剂量艾斯氯胺酮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诊断中的应用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兆卿李冬冬.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诊疗中的应用[J].潍坊医学院学报,2021,43(06):475-477.
[2]李立,王晨晨,丁洋子,马娟,武娜.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08):835-838.
[3]张宁,韩伟,赵海峰,祝洪博,张聪聪,刘树鹏.丙泊酚复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J].甘肃医药,2023,42(05):423-425.
[4]刘澳华,赵盼盼,李北平,马兴对.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1):1230-1232.
[5]郑世红,王建松,王海霞,张杰,崔林.氯胺酮复合麻醉方案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2,31(09):586-590.
[6]高培珍陈彪.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04):192-193.
[7]王忠三,何博,刘一成,周江娥.小剂量盐酸艾斯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麻醉对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08):52-54.
[8]赵文度,于洋,马骏,张杰,吴凡.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J].中国医药,2023,18(03):391-394.
[9]任儒国,郑琴,郭瑜,侯媛媛.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110-113.
[10]许楠,刘昕,高巨.复合瑞芬太尼时艾司氯胺酮用于无痛胃镜诊疗麻醉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12):1286-1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