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贾晓娟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市 100055

摘要

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疾病的重要措施,然而,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给儿童健康带来风险。因此,了解儿童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对于保护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儿童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措施,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管理建议,以减少不良反应对儿童健康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

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正文

 

1.儿童疫苗接种的意义和作用

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儿童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接种疫苗可以激发儿童体内的免疫机制,促使儿童产生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从而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这样一来,当儿童暴露于相应的病原体时,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速、更有效地作出应对,减少了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社会公共卫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儿童疫苗接种可以保护儿童的健康。疫苗接种能够防止儿童感染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如百日咳、脑膜炎等。这些传染病可能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死亡。通过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儿童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另外,儿童疫苗接种还可以为社会节约医疗资源。接种疫苗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减少了儿童因传染病而需要就医的人数。这样一来,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节约医疗资源,使得这些资源可以更好地用于治疗其他疾病,提高医疗的效率和质量。

 

2. 儿童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1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一般不良反应处理

儿童疫苗接种后出现一般不良反应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并非每个接种儿童都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对这些一般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处理措施。

首先,家长和接种工作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接种后的儿童。一般不良反应的症状往往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记录和观察反应的情况。如果儿童出现发热、疼痛或红肿等症状,可以给予一些简单的物理降温措施,如擦身体表面或给予适量的温水患处浸泡。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扑热息痛等,但在给予药物时需按照正确剂量使用,并遵循医嘱。

其次,家长和接种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在处理一般不良反应时,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症状的出现和缓解,还需要注意疫苗是否合适、接种方式是否正确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及时与医生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处理一般不良反应的方法和策略。医生可以针对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儿童在接种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变化。有些儿童可能会变得疑惑或抵触接种,甚至出现焦虑、害怕等情绪。家长和接种工作人员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理解,通过适当的交流和解释来缓解他们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和奖励的方式来增加儿童对接种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2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严重不良反应处理

首先,如果儿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肤发紫等情况,应立即呼叫医护人员。家长在此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并且及时采取紧急的救治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患儿的头部姿势等。同时,家长有责任告知医护人员儿童的接种情况和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疫苗,并提供接种记录等相关资料,以便医护人员能更好地判断和处理。

其次,医护人员在发现儿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他们需要评估儿童的病情,并快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可能会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以缓解过敏症状。对于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可能需要对症治疗,如处理高热、血压异常等情况。此外,医护人员还应通过持续观察和监测,确保儿童的情况稳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家长在接种前应详细询问医生关于疫苗的不良反应风险,并告知医生儿童的过敏史以及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此外,医护人员需要认真掌握并遵守疫苗接种的操作规范,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程序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定期进行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改进疫苗接种的质量和安全性工作。

2.3 儿童疫苗接种后的特殊不良反应处理

首先,针对接种后出现的过敏反应,我们需要迅速进行处理。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红斑、荨麻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立即停止接种,确保患儿的呼吸道通畅。若症状较轻,可以采取口服或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若症状较严重,建议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紧急医疗救助。

其次,某些疫苗接种后可能引起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不良反应。例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短暂的肌肉无力或昏迷。如果孩子在接种后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让孩子休息,优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会在几天内消失,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另外,在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如果患儿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护理措施。例如,用冰袋轻轻冷敷接种部位,或给患儿口服一些非甾体消炎药物以减轻疼痛。如果症状较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得到正确的处理指导。

此外,特殊不良反应也可能涉及系统性的症状,如高热、全身不适等。如果儿童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应及时记录体温变化,并密切观察其他伴随症状的变化。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以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孩子的水分摄入。但如果症状加剧,或出现其他严重病症,家长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3.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处理的规范与指导原则

3.1 及时监测与报告不良反应

在儿童疫苗接种后,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系统。疫苗接种单位需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鼓励家长及时报告任何出现的异常症状。同时,疫苗接种单位也要加强对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跟进和处理。

3.2多学科的不良反应处理团队

为了有效处理儿童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建立起一个多学科的处理团队。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儿科医生、感染科医生、临床药师等专业人员。他们可以共同对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诊断和治疗,并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3.3 个体化的处理策略

由于每个儿童的生理状况和疫苗接种史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不良反应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策略。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疫苗种类、既往接种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此外,医生还应该充分倾听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与家长共同做出决策。

3.4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处理不良反应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这些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和社区工作人员等。

 

结语:

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也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以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家长需要做好观察,并能正确判断症状的轻重程度。一旦遇到较为严重的反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家长也应遵守医生的建议,给予孩子适当的护理和照顾,以减轻不良反应的不适。在儿童疫苗接种的过程中,正确应对不良反应能够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魏伊丽.分析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

[2] 赵兴茂,李永红.探究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J].东方药膳,2019


...


阅读全文